关灯
护眼
    【一月】冲刺.发力的起点。

    我是个学渣,高中时,除了家人,没人怀疑过这个问题。

    学校对学渣的处理态度,不言而喻。

    更何况,我是一个在河北上学却拥有辽宁户口的学渣。

    整个高三,我都是在最后一排的三不管地界度过的。除了语文老师,只要这个地带是安静的,是不影响前排学霸学习的,那就不会去管的。

    是啊,到了这个时候,谁会在乎这批注定只能上专科或者是复课的学渣们的命运呢?

    突然有一天,我想:“如果老子开启学霸模式,那肯定很好玩吧”。

    我试了试。一来不想糟蹋了父母往我身上扔的二十多万毛爷爷,是啊,二十多万呢,就算是兑换成硬币打水漂也够打上几个月了。二来也为自己打算打算,我对于专科实在是没什么好感。三来也想为后排学渣们争口气,因为这天班主任张对我说了句话“你将来也就上个专科,我不管,可是我得对前排能上好学校的同学负责。”

    主要是张的话,让我记了一年。

    现在,我在某个二本学校,真想对你说一句:“老子信春哥,老子上了本科,老子直接毕业不挂科。你母亲的。”

    【二月】淡然,迷你版的寒假

    期末考试如约而至。

    我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开滦一种门外下着雪,身着羽绒服的学弟学妹们拉着箱子兴高采烈地往外赶。西门外站了七八个手持棍棒的小混混,看来是哪个了不起的学弟要在考完试以后开局吧。

    而我们,考完了试,收拾了考场,打扫了一下教室卫生,休息了十五分钟,照例回到班里上自习。

    窗外已经黑了,路灯雾蒙蒙的,映着操场上的雪,煞是好看。

    张不下教室,我会和龙哥打了一会儿牌,伴随着一阵阵的笑声。前面的学霸们明明没有学习也在小声说话,听到了我们的笑声,却非得阴阳怪气地嗷嗷用标准的唐山话一声“别(四声)!说(三声)!话!咧!都有点素质咩??!要说话出去说切!”(读到这里,请当年的战友自行脑补)

    我们当然不会管。他们没拿我们当同学看,我们早就习惯了。但反过来,我又何必在意他们的想法?

    期末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放寒假,那时距离高三寒假大概还有不到半个月。

    呵呵……这个寒假,从腊月二十七放到初五,只有八天,可真够袖珍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好不容易熬到二十六的时候,偶然看一条说说,一学弟发的“卧槽,还有几天就开学了”,瞬间苦笑不已。

    嘿,我们还没放寒假呢,这帮兔崽子却尼玛预备着开学了……

    【三月】奔波,400km的铁路

    三月,注定是一个奔波月。葫芦岛的化学会考没有过,高考体检,第一次模拟考试……这导致了这个月我几乎有半个月都是在那个辽宁的美丽城市度过的。

    虽然很累,但很开心,这是真的。

    在唐山没有体会到的温暖,却意外的在这里重新拾起,相对于唐山的同学来说,这里的同学,更像同学。

    高三十四班,唐山的班级。几个兄弟外加屈指可数的几个女生,对我来说完全可以代表了这个班。至于其他人,呵呵……不想多说。

    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甚至于包括一些没有记住名字的。

    这里,是葫芦岛世纪高中。

    这里,是高三九班。

    这里,是我高三时代沙漠中一片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

    每次去葫芦岛,老妈都会选择动车。我辜负了她的期望,不解释。还好有了个不错的结果。

    【四月】疲乏.以书为枕

    其实,真正开启学霸模式,是在四月。

    河北向来不缺这种逆袭的学渣,比如说我。

    四月五号,清明节假期,也是我的生日。一大早来到学校,将手机的sim卡拔出来,泡一杯咖啡,在空无一人的教室上着自习。

    偶尔进来个同样上自习的同学,嗯——好吧,我承认我会去和他们调侃一下的。

    至今记着那个拯救了我英语的单词本扉页所言“余下的47天里,以此本,拯救我的英语。高考,多想想别人的感受。”

    47天里,每天30个单词,自己给自己下的任务,不背完的话就在第二天累计——恰巧我不是个喜欢拖延的人。

    很多时候,背单词背到半夜两点半。

    我的高三并不算如何劳累。因为,我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睡眠,都是在学校完成的。

    比如,地理课。比如,历史课。

    地理课是因为它是张雪娟的课我才睡觉。至于历史课……额……并不是我讨厌荣蕾,而是因为我对我的历史实在是充满了自信……

    下课,书本就成了我的枕头。

    疯狂的岁月……学疯了的岁月啊!

    【五月】奋起.鹭港上空最亮的星

    时光荏苒,五月将至。

    天气转暖,春回大地。

    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把长袖衫换成了T恤衫。然后他们忘了病毒也在这个时候复活了。然后他们就感冒了。

    五月到来,意味着高考已经触手可及。

    这个盼了整整18年的人生大考,就活生生的站在了我的眼前。

    我还记得二模分数,312,有点低,不过是在两科没有考的情况下完成的。那时候刘浩楠那个胖子四科考全了得了313,我就跟他嘚瑟“哇塞轮胎兄好厉害呦把我给超越了呢”……结果这货跟我急了。

    二模的数学,出奇的简单,还有一科没考的是语文。两科加起来,我应该还可以在312分的基础上涨200分左右。也就是512分

    也就是后来,我才真正地认识到了,为什么说二模就差不多是高考程度了,我的高考分516,跟它是如此的接近。

    那时,英语已经战到了110分左右,如果是考个二本的话,这分够用了。但是我的数学,说来惭愧,整个高中的大型考试,我还没超过70分过。

    鹭港,又成了一个转折点。

    魏老师,直到现在我仍然要对他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拯救了我的数学。晚上八点,开始时是独自一人,后来多了凯丽这个小妞,再后来又变成了自己一个人。从三角函数开始,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等差数列……那段时间,忙碌而充实的五月!

    还记得和凯丽两个人在电梯里的时光,总喜欢吓唬吓唬她,拿着个照相机说是照鬼……一晃大半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孩子在闲暇之余会不会也想起这段特殊的时光呢?

    午夜11点半才下课,为了接我,老爸把车开的飞快,甚至常常耽误了上夜班。而我在副驾驶上,塞着AX7耳机,放着《红日》,看着鹭港上空的星空,享受一天里唯一的一段悠闲时光。

    这就是我的五月。

    大战前夜的五月。

    享受片刻宁静的五月。

    【六月】高考!年轻的战场!

    六月,是压抑的黑白还是绚丽的彩色,或许,一千人有一千种看法。如果是在三个月前,我可能会回答是黑白,但是到了现在……额……无感!

    到了这个月份的前几天,复习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稳定心态,争取正常发挥。

    三模考试,我成功地杀进了河北的二本线。我至今没能忘记彭体华主任那惊异的目光。

    二本线,意味着班级第12名,年级前一百。对于一直在年级三百名左右晃荡的我来说,这是个奇迹。

    6月4号,我上完了最后一节魏老师的课,晚自习的最后十分钟,没有回家,却回到了学校。在后门,我看到了。张坐在我的位子上,正翻看着我的日记本。

    我没有表情,静静地看着她,知道七八分钟以后,她才站起身来,准备去楼道里巡查,才看到了平静的我。

    我发现了她一瞬间的慌乱。

    我没有说话,也没有理会她那“你怎么回来了?”的苍白的询问。

    明天过后,谁tm认识你?

    6月4号晚上22点,高中最后一节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准时响起。闷热的空气仿佛在一瞬间得到最充分的释放,开一的教学楼猛然炸开,楼道里,充斥着抱着纸箱子往家,往宿舍赶的战友。垃圾桶里的卷子,显然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这些我们曾经奋战的证据,注定会被廉大爷收进编织袋,换成几张小面额的人民币,再变成几个馒头进入到他老人家的胃里。

    廉大爷不容易,这就算2013界开一毕业生对他最后的报答吧。

    6月5日,毕业典礼如约而至。闷热而潮湿的空气充满了汗臭味,这是大战前最后的疯狂。

    将军去了锦州,我们特意空了一个座位是给他留的,上面放了他送我的毕业礼物——一个zippo打火机。

    五楼报告厅,张杰的《年轻的战场》响起,我看到了森哥眼角的泪光。

    下午,我坐到了开往葫芦岛的动车。

    6月7号,语文,数学。

    6月8号,文综,英语。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请你给我,一束爱的光芒。今天我,终于站在这胜利的远方,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

    耳机里的歌声,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了那天高三毕业生的纵情高歌。

    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