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天

    “杀!”“杀!”棱堡训练场地的上空回荡着共和军士兵的声音,伊瑞斯正指挥着五百人进行刺杀训练,士兵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按照规定的动作反复演练着。

    觉得差不多了,这位法国中校将火枪兵平均分开两个部分,一半人换上长矛或刀牌,一半人依然端着步枪,两班人马进行攻防演练。此举便是模仿共和军与明军长枪手和刀牌手对阵,试验如何在敌军长矛和短刀下用短矛战斗。

    和前几日不同,这次每位军官,从团长一直到班长上身都穿了“皮革吊带”。这种护甲是王磊和韩福兴花了两天琢磨出来的,它外层为牛皮,中间缝入反复压制的三层湿棉花,最里层再缝一层薄牛皮。最外层有一排插孔,战时将数块硬木板插进去。这种来自于王磊脑海中对解放军前期“防弹衣”的设计经过试验后证明具有良好的防弹和防刺能力。鸟铳的子弹在第二层棉花那里就能被截下来。

    因为时间仓促,一晚上只能缝制二十多件,发放到军官手里。

    攻防演练结束后,开始进行火枪手方阵训练。时间已到中午,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但王磊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兴致勃勃地看着接下来的重头戏。

    火器作坊生产再加上走私来的鸟铳,共和军现在一共拥有燧发枪五百支,皮炮十门,这次皮炮得到了改进,后膛装药的地方用熟铁打造,形成一个小小的“肚子”,炸膛几率小了。炮管仍然是树干挖空而制,但外面用铁皮和牛皮包了好几层,虽因为生铁量少而不能造铁制火炮,但改进的皮炮威力还是可以的。

    因人数增至一千人,王磊将军队重新编组,改长枪营为火枪营,再增设一火枪营为预备队,可惜没有一支火器,只能拿弓箭代替。另设50人为炮兵,在伊瑞斯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操炮训练。100人为卫兵,负责驻守棱堡和后山。其余50人编入后勤,负责枪炮弹药和粮食的生产。

    这样继明初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外,第二个纯火器的步兵团诞生了。与前者不同,这支步兵团可攻可守,火枪与火炮的比例很高,没有长枪兵的编制。

    至于该采用什么战术,伊瑞斯傻了眼,宋应星也没辙,作为将近四百年后的王磊也拿不准主意。

    首先是“三段击”法,有名的,一是明将沐英,用火门枪击退了战象。二是比较有名的织田信长,长篠之战用此法击退了武田赤备骑兵。

    作为一个试验派,再加上原世游戏《信长的野望》死忠粉,他也一度迷信过所谓的“三段击”以及“吊瓶击”。后来进一步研究日本战国史才发现除了吊瓶击,“三段击”根本就是一个假说,日本史学界对此认为:江户时代后期史学界牵强附会的说法,没有一种史料记载三段击存在过。

    长篠之战信长铁炮队能够胜利的原因是:设置了绊马桩和防马栅栏,以及挖壕沟堆土墙的土木工程。而且织田德川联军以优势兵力防御还死了6000人,可见这种战法多么荒谬。

    还有明将沐英的三段击,采用的是一人在前射击,后面两人负责装填弹药,再传给第一人的方法。火门枪的射速,射程和威力都没有鸟铳强,其能击退战象的原因为:持续不断的火枪轰鸣声惊吓了战象,如果有子弹打在战象眼睛,鼻子等敏感部位,战象就会发疯乱跑踩死本军人马。

    这种战法以讹传讹到了现代演变为一些战争游戏里面的奇葩场景:第一排放枪,然后蹲下装弹;然后第二排放枪,蹲下装弹;第三排放枪完毕,第一排已经装弹完毕再放枪。,然后形成连续不断的火力。

    这种战术在历史上根本没存在过,这东西想象起来很合理,但根本不实用。王磊特意做了个实验,省去士兵装弹技巧导致的时间差。第一排士兵下蹲,用通条很难装弹,为何?枪长1.5米,这还是改进了的燧发枪,原型机鸟铳长达1.7米!通条1米左右,怎么能在1米65的士兵蹲下时使用通条打不到后面或是旁边的人?如果给这个士兵足够的空间装药,那么队形必须松散,松散队形齐射还有什么威力可言?

    何况,三段击的本意就是防守阵型,谁会用此战术进攻?因此,古人不是傻瓜,都是本时代的聪明人,既然对于看似聪明无比的“三段击”弃而不用,必然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