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数日后崇祯帝诏阁臣入文华殿奏对,最后确认了人选——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冯元飚,他成为继隆庆元年后第一位管理浙江、南直隶、湖广江西军政事务的浙直总督,督所设在江西九江。因冯是东林党健将,为平衡朝中势力,崇祯提拔一名齐党官员替补为兵部侍郎。而历史上本该成为浙直总督的明末重臣,军政素质颇高的吕大器仍在华北驻防。自此明末历史走向第一次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朝廷的任命以邸报形式传达到各地衙门,同时也为柳承宗的情报组织侦知,第一时间通知了王磊。得知朝廷不会调集重兵围剿共和军,只是派一名总督管辖江浙军政后,王磊喜出望外,看来自己使得战略欺骗手段达到了效果,朝廷不会以自己为主要敌人。

    共和军方面,乡村民主改革与土地改革刚开始进行得非常不顺利。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尧舜禅让早已成为传说,现在人人遵守封建等级传统,乡村的一切事务都由宗族长老说了算。在大部分的宗族社区内,选举法被强烈抵制。这让王磊想到了原世毛爷爷的一句话:“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但堡垒不是不可攻破的,在几个土客杂居,不同习俗很好交融的乡村,居民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民主选举得以推行,大家都很赞同这种公平,公开,公正的一人一票选头头的办法。

    同时,得知王磊搞改革的柳承宗也派遣不少得力干将开赴农村,专门发展年轻人,这些人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不易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束缚。于是几个大宗族中也出现了支持改革的声音。

    与政治改革相比,土改问题多,已经严重到见血的地步。

    人均占有土地比较平等的地方,地主们都比较容易接受赎买政策,晓以大义后乐于接受分田方案,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政治参与权利,何乐而不为呢?

    在土地兼并严重的地方,只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一的地主就占了全村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跟这些人反复说明赎买政策既是为了大家好,也是为了他们好,但土豪们不买账。其想法不外乎两种:守祖制;坐地起价,谋取暴利。同时他们见共和军人少,便有轻视之心,私下里花钱募集起数百人的民团,打着旗号为:保境安民,抵制土改。

    这样的话不仅共和军方面被激怒了,连同乡的贫农,佃农和中农们也给得罪了。人一有钱就变坏,这句话并非虚言,参与武力抵抗的地主们平时放高利贷,强买强卖,官绅勾结的事办的不少,却从不做些给村里铺铺路,修修庙之类的善事,这伙人民怨极大。

    于是共和军武力解决的时候,村民大多自发挑水送食,告诉士兵们民团的人数,兵库的方向。在皮炮的威力下一座座豪宅的大门被轰开,里面临时拼凑的数百乌合之众吓得成了软脚虾,还没交兵时便扔了兵器跪地投降。最后往往是一列长长的俘虏队伍,两三个共和军持枪在旁,数十个农民手持竹矛,农具等前后押送。

    总的来说,两方面的改革都在稳步推行着,共和军非常有限武力手段。看惯了官军匪军的老百姓慢慢发现这是一支不同寻常的军队,不仅不来抢粮食牲口,抢姑娘,还给穷人分地。不少地主当初听说外面开进一支造反的队伍,吓得都要收拾细软进山里躲藏,最后才发现人家根本不抢东西,地主们的抵制情绪也渐渐降低了。

    不过意外也是有的,有几个地主老爷们拼命反抗时被击毙,他们家大少爷,二少爷,甚至还有几房奶奶们都逃出来上山为寇,由此山上出现了几股土匪,不仅袭击共和军巡逻队,还横行乡里,鱼肉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