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拓跋弘,诛杀李敷、李式、李奕三兄弟之后,内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极大的成就感,

他觉得自己就是位天才,就是天生的权谋家,就是最有资格成为皇帝的人。

在不露声色的过程中,他悄无声息的瞒过了精明睿智的冯太后,算无遗策、步步为营的成功诛杀了最受冯太后信任、重用的李敷、李式、李奕三兄弟,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面前,完美的展现了自己的权谋和能力,让冯太后吃了个大亏,却有苦难言。

拓跋弘再为自己的这次完美的表现,感到庆幸。

但是,不久后,出于对冯太后能力、实力的畏惧,他又很快感到了害怕。

最终,拓跋弘还是主动去面见冯太后,向她陈述李敷、李式、李奕兄弟谋反,被李欣告发,和李式、李敷、李奕三兄弟都签字画押、供认罪行的经过。

冯太后的态度是面露不快,表情十分不高兴,却没有说任何话。

拓跋弘让太监呈上了李欣的供词和李敷、李式、李奕三人的供认状。

冯太后看也没有看,就让拓跋弘带着供词和供认状离去了。

之后数日,拓跋弘内心中都是忐忑不安,在暗中他也和他的亲信们做好了冯太后发动反击的准备。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冯太后并没有任何的举动,冯太后的宫殿出奇的平静,丝毫没有任何冯太后对拓跋弘不满的言语传出,也不见冯太后召见任何朝中大臣。

拓跋弘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认为或许是因为李敷、李式、李奕兄弟在冯太后心中不是那么重要,又或许是自己的实力强大,让冯太后心怀畏惧,因此冯太后方才对李敷、李式、李奕三兄弟之死不闻不问的。

想到这里,拓跋弘不由得心中大为高兴。

只是他哪里知道,冯太后已经对他失去了信任,内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厌恶。冯太后没有对拓跋弘展开反击,不是因为李敷、李式、李奕兄弟在她心中不重要,也不是因为畏惧拓跋弘实力强大,而是因为冯太后在隐忍,在克制,在示弱,她在秘密的安排亲信调查李敷、李式、李奕兄弟被冤杀的整个详细经过,她在调查拓跋弘及其背后势力的所有底细。

冯太后的隐忍、克制、示弱,让拓跋弘得意忘形,彻底暴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全部实力。

拓跋弘再也不把冯太后看在眼中,开始雄心勃勃的施行一系列措施,去实现自己一代明君的帝王梦。

拓跋弘首先毫无顾忌的罢免冯太后在朝堂中信任、重用的官员,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朝廷要职。中书侍郎拓跋明被升任为中书监,不久又兼任户部尚书;指认李敷谋反的相州刺史李欣也升任太仓尚书兼南部大人,位居中枢。太仓尚书主管全国粮仓及粮食的征收,地位显赫,权力很大。

之后,拓跋弘又诛杀了济南王慕容白曜。

拓跋弘诛杀慕容白曜有其必然的原因:

首先,慕容白曜是乙浑最重要的党羽之一。乙浑专权的时候,慕容白曜屡次协助乙浑,逼迫威压献文帝拓跋弘。这让拓跋弘心中暗暗忌恨,早欲除之而后快。

其次,乙浑被诛杀后,冯太后不但赦免了慕容白曜,而且保留慕容白曜的官职和爵位。慕容白曜由此对冯太后心怀感激。而面临刘宋大军的进犯,又是冯太后力排众议,任命慕容白曜为大军主帅,击败了刘宋大军,取得大捷,建立不世功勋。慕容白曜对冯太后是感激涕零,誓死只效忠冯太后一人。诛杀慕容白曜,就是除掉冯太后的亲信,剪除冯太后的羽翼。

最后,则是慕容白曜能力出众,在北魏朝野,尤其是北魏军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和巨大的影响力。肃清军队,意图将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拓跋弘除掉和自己不一条心的慕容白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拓跋弘诛杀慕容白曜的后果,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首先,慕容白曜能力出众,战功赫赫,北魏军中有许多将士都甘愿为其赴死。慕容白曜有功而被无辜诛杀,这很快就激起了北魏军中将士的愤怒。

其次,慕容白曜原本又是乙浑身边最重要的亲信之一,乙浑被诛杀后,冯太后下诏宣布赦免乙浑旧部,乙浑旧部尽皆半信半疑,只是后来冯太后妥善安置了慕容白曜,不但赦免了慕容白曜的罪行,而且保留了慕容白曜的官职、爵位,这才让乙浑旧部放心,相信冯太后赦免乙浑旧部的诏令是真的。之后冯太后又不计前嫌,重用慕容白曜,让其独领大军,抵御刘宋大军。乙浑旧部这才彻底放心,完全信任冯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