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萧延嗣把郭嘉比作大汉开国功臣陈平,主公这个超大马屁拍得郭嘉感激涕零。这个年轻人一直是不拘小节,浪荡处世,又是寒门出身,生平好友只有荀彧、田丰等数个忘年交,其他世家子弟甚是不待见他,他也很少得到世人赞许,越是如此,这个年轻人越是渴望得到世人的赞扬,可世人往往白眼与之。久而久之,颍川书院便有了两个独行客,一个是徐庶,一个是郭嘉。

郭嘉虽然自诩王佐之才,但做梦也没想到作为朝廷重臣的萧延嗣对他竟然如此推许,“士为知己者死”,郭嘉效忠萧延嗣的心思越加诚挚。

萧延嗣见郭嘉再度拜倒,忙又把他扶起,拍着郭嘉的肩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该如何知彼,便要多劳奉孝了。”

萧延嗣对郭嘉在他那里安插间谍毫不意外,跟历史对应为何郭嘉能在孙策如日中天之际说出“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如若没有安插在东吴的情报传来有人将对孙策不利,郭嘉说这话便如同自说自话,曹操不会听信这种臆测的。再从郭嘉在历史上向曹操献出的几个计策上来看,都是料敌如神,比起相信郭嘉真有神鬼莫测的预料能力,萧延嗣更相信郭嘉是掌握了曹操的细作组织。

史书上隐约还记载郭嘉“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为何郭嘉要“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也许跟他想要从事的情报工作大有关联。

为什么曹操会在赤壁大败后说若郭奉孝在孤不止于此?萧延嗣分析兴许是郭嘉死后,曹操的情报机构群龙无首,在东吴经营不下去,曹操无法得到东吴的情报,以至于盲人摸象,被周瑜、黄盖用了一些并不算超级高明的计策给搞定了。打个比方,曹操失去郭嘉,如同******失去戴笠,******内战失败跟军统无能有很大关系,当时戴笠早已空难死去,******回忆起戴笠也甚为惋惜。

在后世和谐年间,某党为了宣扬自己拿江山的正义性,一遍遍地播放内斗片,那时的看了许多,发现地下情报工作绝对是某党胜利的一**宝。在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有甚于二十世纪初的内战,萧延嗣为了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培养起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报组织。

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报组织,必须要有一个足够优秀的情报头子,如同某党的李克农,**的戴笠。因为穿过来的时间短,又加上一直没遇到也没想起来有这样的人才,萧延嗣才迟迟没有开始建立起忠诚于自己的情报组织,楚汉争霸时期的陈平负责细作之事,在萧延嗣心中,郭嘉便是陈平二世。既然郭嘉是这样的人才,那就不要浪费了,萧延嗣便属意郭嘉全权负责筹建吕布军中的情报机构。

萧延嗣突然想到郭嘉在历史上记载是一个“不治行检”的轻薄浪子,看他今日的举止,可能真的有些轻薄,有可能跟贾诩一样自私为己,个人利益摆在主公利益之上,或者又像军统的戴笠一样好色纵行,戴笠掌控了军统,军统力压中统,戴笠功高震主为******所忌惮。考虑到这种种情况,萧延嗣觉得不能把所有的情报都交给郭嘉去管,必须要有一个人跟他分权,目光所及便是徐庶。

萧延嗣当即下了决心,让郭嘉管辖对外情报,郭嘉可料敌如神,但威德不足服众;徐庶管辖对内情报,徐庶对世家有看法正好可以用来清除世家安插在内部的毒瘤,想到这里,萧延嗣心情大悦。

萧延嗣便仔细询问郭嘉道:“所谓知彼,便是行间谍细作之事,我想让你掌握所有对外细作人员,训练、管理他们并分析他们传来的情报,你可有信心?”

郭嘉胸有成竹地答道:“我以《孙子兵法》为基础,又遍览《六韬》《三略》《司马法》《孙膑兵法》等兵法里所讲的用间之道,又拿我安插在洛阳城里的仆人做验证,如此这般,数年下来,虽非精通用间之道,也算知之七八。主公可放心委任我负责此事,我必会将一切军机事宜调查的清清楚楚进而呈报给主公。”

萧延嗣便详细问了郭嘉如何用间,郭嘉的回答甚是缜密,萧延嗣是久经后世和谐年间内战谍片熏陶的,还是看得出郭嘉用间之道里面的破绽:“对派出的细作,用重金厚爵封赏诱之、用父母子女羁之是不够的,万一他们被敌人捉住以性命威胁,生死存亡之际,恐怕有很多人会忘了遥远的功名利禄,忘了妻儿老小而选择苟且偷安,如此这般,我们非但得不到敌人机密,我们自己的机密便无法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