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周毖答道:“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袁绍必是投靠某位袁氏的门生故吏;董公若强行追捕于他,他铤而走险,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散之,拜为一郡守,则袁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伍琼也诡言欺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便问:“该任命袁绍为何地太守?”

城门校尉伍琼对冀州刺史韩馥素无好感,便道:“现在冀州刺史韩馥荒废政绩,屡次冒犯董公,袁绍噜冒犯董公,不如将袁绍命为渤海太守,置于冀州刺史韩馥管辖,此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董公可坐收鱼翁之利。”

董卓大喜,便马上派人去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袁绍第一个跳出来和董卓撕逼,还以为会有一场龙争虎斗,却不料是这样的结局收尾。可是废立皇帝的大戏还要演下去,所以刘辩就接下了活,不能让大戏冷场,坏了他的计划。

“董爱卿,朕没听错吧?你说朕什么?”刘辩在高台之上发生斥喝道。

“某家说你薄暗弱无能,不足以君临天下,这皇帝你是做不成了!”董卓一脸凶悍道。

看着董卓可怖的模样,刘辩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但一想到自己有着高思继这些猛将随身保护,遂鼓起勇气,对着董卓诡异一笑道:“这么说,你是想做伊尹霍光了?也罢,朕让你把册文读出来,看看你是想辅佐哪位明君!”

董卓闻言,嘴角一泯,将头一撇,看向董斐,示意董斐读出来。董斐会意,从怀中掏出一锦帛来,大生宣读道。

“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刘辩看着一众大臣,那些事先得到自己事先通知过的官员都是默不作声,将目光放在了自己这里,随时按照自己的意向行事。那些一直以来与自己打太极的大臣,比如王允,朱等人又是一副表情。

“臣曹操愿奉陈留王为帝!”

大殿角落,陡然一个声音跟着响起。

“曹操?我靠!”刘辩差点惊掉了下巴,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身高六尺的官员从众位大臣中站出来喊道。

“朕差点忘了,这三国演义的时代,曹操是在朕被废之后刺杀董卓才逃离洛阳的。也就是说现在曹操还在洛阳,眼前这个就是曹孟德了!”刘辩以手抚额喃喃道。

眼见如此,刘辩暂时放下心中的思绪,对着董卓叫道:“董爱卿,既然你愿意奉二弟刘协为帝,那我刘辩为了不引起宫廷之争,今天就自愿放弃帝位,安安乐乐的回长安做我的弘农王!”

董卓哈哈一笑,收回三尺青锋,让人将刘协带上了大殿,让他和刘辩叙一叙兄弟之情。刘辩拉着刘协一起坐在了龙椅上,对他尊尊教诲,说的话也是让他在董卓辅佐下,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不要辜负了他的大哥的期望。

刘协和刘辩再怎么也是亲兄弟,他们从小感情深厚,就算是因为王美人的死让他们有了裂痕,也是两个母亲争宠的原因,却妨碍不了两兄弟的情谊。刘协倒是被刘辩今天的表演弄得哭哭啼啼,为了不在继续这样丢人现眼,刘辩干脆没有和董卓打招呼,就离开了大殿。临走的时候,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殿下的曹操。

曹操可能触摸到了自己的意图,却当着朝臣的面做出董卓死党的样子,看来历史上那场曹孟德刺杀董卓的戏还会在接下来上演。当然刘辩也不会去破坏他。因为没有曹操来上这么一手,又怎么引出矫诏讨董,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会盟呢。

九月十五,洛阳城内外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依然不能阻止董卓的废立决心,董卓强请董太皇太后,何太后,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在南宫崇德殿升殿,大会文武。大殿之上,董卓与袁逢两人,一武一文,率领群臣,齐声责令少帝刘辩应宣布退位,让予其弟陈留王刘协

董卓拔剑在手,对众人说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