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苏甜的设计功底不错, 来源于她大学曾经混寝,有一个舍友就是学设计的。

    她穷,舍友是典型的白富美, 两人关系却非常好。

    舍友经常拉着她一块上那些拗口的专业课,有什么不懂的作业就向苏甜撒娇求助。

    最后苏甜除了没拿设计专业的学位证,几乎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没什么区别。

    课基本全都上满了,和舍友一起完成的作业还经常受到老师放在课堂上的点名表扬。

    “”重水镇的干部们围在会议桌前, 看着苏甜画出来的图纸, 眼神都充满震惊加意外。

    “苏甜,你真是学会计的?”连凌朗都忍不住追问,实在是苏甜设计得太漂亮了。

    在她的设计图里。

    小镇的房子都嵌上古色古香的翘角屋檐, 红的瓦, 白的墙, 种花插柳, 很有意境。

    青石砖铺满小镇的街道,店铺的招牌都换成统一的仿红木材质,很有质感, 样式一致,挂起红幡。

    那些小桥护栏也换成木的, 绑上红绸绳, 挂上同心锁。

    绕镇而过的几条水里都放上几只木筏子, 随水飘荡,穿过桥底。

    一座古老的小镇仿佛摇身一变, 既有历史悠悠的典雅, 也有耳目一新的改变。

    “小苏, 这些好啊, 非常好。”文镇长好像回到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看什么都有奔头,“就按你画的这么改。”

    “那我确定一下细节,把带尺寸的施工图都画出来,再核算好相关材料的花费。”苏甜拿着笔,又飞快计算起来。

    凌朗他们也都连忙搜集起资料,帮苏甜找好各项材料的费用,以及购买渠道。

    文镇长则打算去通知乡亲们,他提议这次修缮都请镇上的人干。

    这样的话,劳务费也能肥水不流外人田。

    至于那些细节活儿,就各家各户自己负责,就当义务劳动。

    国家这么支持重水镇的发展,大家也应当出一份力。

    苏甜的规划不仅镇里干部们全员通过,发给镇上居民看,大家也被美呆。

    “我们重水镇也能这么好看?”

    “这要花多少钱啊?”

    “苏干部真的太厉害了,她这手什么都会啊,又能写报告,又能搞设计。”

    “”

    文镇长含着微笑告诉大家,“重水镇需要我们一起来努力打造。愿意干活儿的都可以来报名,给大家的劳务费和外面工地上都是一样的。”

    “不过希望来干活的各位为了咱们重水镇,能提高效率,卖力一点儿,细致一点儿,把修缮工作干得又快又好,大家愿意吗?”

    “愿意!”

    “文镇长,我们都听您和苏干部的!”

    “苏干部把乱石村弄得那么好,现在被分配来我们这里帮我们,那是老天爷赏的福气啊!我们当然要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大家喊着话,底气和信心都十分充足。

    既然小镇规划好,等苏甜的施工图和凌朗他们购买的材料都到位,大家就风风火火干起来。

    建设古镇的好处在于,重水镇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保持原貌。

    房子都不必推倒重建,只需要修缮就能透露着古朴苍老的古镇味道。

    狭窄逼仄的街道也不再是城镇发展的缺点,反而变成古镇的优势。

    只要把那些坑洼不平的地方填上青石砖,就能让游客产生徜徉其中,仿佛穿梭岁月的意境。

    整个重水镇都不必大动,只是一些小地方小细节,换一换,补一补,进展很快。

    县里拨下来的钱在一个月后也到了,修缮的材料费和劳务费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按苏甜之前的报告来说,她只申请了五十万,她也真把成本控制在了五十万以内。

    然而,小镇的修缮在稳步进行,每天都有新的样貌。

    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解决。

    游客们过来,要住宿,要吃饭,镇上却根本没有这些消费的地方提供。

    文镇长原本想得很好,把重水镇打造成旅游古镇,本地居民就可以在古镇里摆摊开店,不仅解决居民们的就业问题,而且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城里来旅游的人大多不缺钱,无论是吃饭还是住宿都舍得花钱。

    可他没想到,镇上居民们干活时很卖力,建设重水镇时都冲在前面,不说二话。

    然而到了这一步,却都开始犯怵。

    不少居民代表聚集在镇上的会议室,向文镇长和苏甜提出各自的困难和疑虑。

    “文镇长,我就那么点积蓄,到时候在街边上摆个小摊还行,哪里能开得起一个店啊?”

    “苏干部,这开店还得投多少钱啊?万一我不是乌鸦嘴啊,我就是怕这古镇万一没游客来,那我投的钱不就都打水漂了吗?”

    “文镇长,我家虽然房子挺大的,但您也知道里面条件并不好,如果要改造成民宿,估计得花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