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次日一早。

    宫娥推门进来时,瞧见的便是已经梳妆完毕换好了衣裳的唐子玉,几人面面相觑一眼,便又都恭顺的埋着头走了进去:“太子妃,安。”

    “起来吧。”唐子玉声音冷冷淡淡的,就连面色也与往日大不相同。

    几人虽是伺候了唐子玉有段时日,可从心底上来说,她们几人却都还是怕唐子玉的,毕竟之前她那般狂躁的样子,她们可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本宫,想见见殿下。”唐子玉道,“你们去通禀一声吧。”

    “是。”

    本来按照卫隅的性子,是不太想去的,谁知道那宫娥来通禀时,唐子末正巧就在书房中。

    这下,他是想要推托都不行,便温温和和地笑着起了身,对着唐子末说道:“既然你也在,便一起去吧。”

    唐子末本就对唐子玉有些放心不下,听见卫隅这般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当即便立马应了,随着卫隅一同过去。

    卫隅想着自己遇上的应该是个已经疯癫的人儿,谁知一进屋,就见那人正温婉娴静的坐在那,听闻声音,便仰头对着他们温温柔柔的一笑:“殿下和兄长来了。”

    见着唐子玉这般模样,唐子末自然是高兴不已。

    可卫隅的眸子当场便深了些,不冷不淡的回了句:“太子妃瞧上去,气色好了许多。”

    “是,这全都亏了瑶华那个丫头。”唐子玉笑着,“这些日子,妾身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不曾照顾殿下,妾身一直都心怀愧疚,所以今儿特地想给殿下赔罪。”

    “无碍。”见着唐子玉要跪下,卫隅立马就快了一步,伸手将唐子玉给扶了起来,“这些不过是小事,如今你能恢复,对孤和子末而言,已是最大的宽慰。”

    “至于孩子……”卫隅稍稍停顿了下,“孤与太子妃还年轻,日后会有的。”

    “妾身,也极是希望,能等到那么一日。”唐子玉反抓着他的手,柔柔一笑。

    卫隅敷衍了她两句之后,便觉得有些不耐烦,可面上还是一副温良的样,他体贴的扶着唐子玉坐下后,这才对着唐子末说道:“其实今儿孤来得不巧,是不是耽搁你两兄妹叙旧了。”

    唐子末拱手:“殿下哪儿的话,您关心太子妃,想来太子妃高兴都还来不及了,如何会嫌殿下来得不巧。”

    三人又稍稍说了几句后,便有内侍来禀告,说是陛下召见。

    卫隅正想着找一个借口离开,如今这般光明正大的借口便递到了自己的面前来,他又哪里会拒绝,他和颜悦色的同唐子末说了声后,便随着内侍匆匆走了。

    等人一走,唐子末这才转身朝着唐子玉伸手,心疼的瞧着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他们到底是一起长大的兄妹,对于唐子玉的性子,他多少还是有几分了解的。

    毕竟他的妹妹,可从来都不是个温柔贤淑的姑娘。

    听见唐子末这般关怀备至的话,唐子玉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有忍住,一下子就起身从位置上扑了过来,抱住了唐子末的腰,放声大哭起来。

    这一哭,似乎便要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所受的委屈,如数哭尽。

    唐子末是听得心疼。

    想来原先的时候,唐子玉在府中,唐家还没败落,谁敢这般给他妹妹气受,向来都是她给别人气受的。

    一想着这些,想着她在这牢笼似的东宫之中受了多少的苦,唐子末就恨不得立马将她给带走,带她走得远远的,再也不要回来。

    可哭归哭,唐子玉还是想起了正事。

    她从唐子末的怀中将直起身来,用手背将脸上的泪痕擦干后,便将她从瑶华屋子中搜罗来的小瓷瓶塞到了唐子末的手中,唐子末诧异的看着她:“这是何物?”

    唐子玉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不让他打开,同时低声道:“这是我从那我贴身侍女那搜出来的,她说,这些日子殿下一直都在喂我吃这个药。”

    “她还说,我腹中的孩儿,是殿下授意杀死的。”

    “哥哥,我不知道我现在除了你,还能相信谁。”

    她哭得嗓子都哑了,唐子末攥紧着手中的小瓷瓶,心头颇不是滋味,对于卫隅的心狠手辣他并非是没有领教过,可是……子玉腹中的是他的骨肉啊!

    他怎么能忍心?

    “哥哥。”唐子玉抹着眼角的泪,“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要,只想为我的孩子,讨一个公道。”

    “仅此而已。”

    “我知道。”唐子末摸着她的头,语气也跟着低沉下去,“这事,你就交给哥哥吧。”

    “哥哥就算是拼尽全力,也会给你,给你腹中的孩儿一个公道。”

    沈梨得到消息的时候,陌锁离已经连夜带着星辰离开了金陵城。

    她打了个呵欠:“东宫中找人打点下,将瑶华的骨灰弄出来吧,然后遣人送给陌锁离,权当我这个故友,一片心意。”

    “是。”沽酒拱手,“不过东宫,还未发现瑶华她不见的消息。”

    “瑶华之前虽说也算是个官宦人家的姑娘,可如今在东宫也不过是奴才,她的主子都没发话,你觉得又有谁会注意到一个宫女的不见了?”沈梨感慨,“你说,同样都是人命,为什么有些人就命如草芥,有些人就金贵的受些伤,都能闹个天翻地覆。”

    “姑娘。”沽酒在心中叹了口气,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今儿唐子末去了东宫,还与太子妃见了一面,也不知这两人说了什么,从太子妃寝殿出来后,唐子末显得十分悲愤,手中好像还拿了一样物什,不过属下们不敢靠的太近,所以也瞧的不清楚。”

    沈梨点点头,揉了揉有些困倦的眼:“你说得这些,大抵也能猜着几分。”

    “如今唐子玉除了唐子末外,还有谁能替她出头了?”

    “姑娘的意思是……”

    沈梨垂眸瞧着自己的小腹,勾着嘴角笑着:“下毒之事,想办法给唐子末递个消息去,没准咱们还能为南王争取到一位盟友了。”

    “你要为我争取什么盟友?”卫砚好奇地声音从半开的帘子后传来。

    冷气争先恐后的涌入。

    沈梨暗中打了个冷颤,不着痕迹的将搭在外面的披风又裹得紧了些:“你怎来了?”

    “来瞧瞧你。”卫砚走进来,丝毫不在意自己浑身都冒着寒气,他张嘴呵出的白气,慢慢的散开,他伸手将裘衣解下,递到了一旁跟着他进来的阑珊手中,冲着沈梨一笑,“没想到,我一进来,你竟然就给了我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说说,你要为我争取什么盟友?”

    说完,卫砚便毫不客气的在她对面的位置上坐下,又道,“阑珊,给本王泡壶热茶来。”

    沈梨也不与他废话,直言道:“唐家如何?”

    “唐家?”卫砚诧异的看着她,冷峻的长眉微微挑着,“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我自然知道。”沈梨道,“唐家。我把他们争取过来,给你做盟友如何?你该知道唐家虽算不上什么公卿世族,勋贵之家,可到底也是有了底蕴的世家,如今唐家各脉都有人在朝为官,你若是能取得他们的支持,于你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番提议,卫砚不是不心动的。

    他沉默了半响,才说道:“你这个诱惑很大,大到想让我去冒冒险,只是暖暖,你忘了我们与唐家之间的恩怨了吗?”

    “你当初设计,与姬临渊里应外合,将唐家的支柱以及唐家的无数子弟,全折在了云州,你凭什么以为,唐家会毫无芥蒂的帮本王夺位了?”

    沈梨笑道:“王爷这话都不对了,他们唐家一门能死在战场,那也算是他们的荣幸才对,为将者,若有一日能埋骨青山,倒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呀。”

    “再言,杀了他们的是大燕人,他们自个蠢,技不如人,与我何关,又与王爷何关?”

    “王爷如今,是太过杞人忧天了吧。”

    卫砚目光一动:“暖暖,唐家人可不是什么傻子。”

    “是不是傻子无所谓,如今正好有个契机,可以帮你过这么一劫,等着这劫过了,他们反应过来,也为时已晚。”沈梨目光清越的瞧他,“杀了便是。”

    沽酒听着,不由得用手握成拳,抵在唇边咳了几声。

    沈梨抬眼一看,没说话,只是将嘴角紧紧地抿了起来。

    “这事我需要好生想想。”卫砚道,“毕竟唐家如今内讧的厉害,我若要收归于麾下,尚需费一番力气。”

    “不用这么麻烦。”沈梨开口,“唐家,你只需要收服一个人便够了。”

    “谁?”

    沈梨缓缓一笑:“唐子末。”

    这话无疑是平地惊雷。

    名字一出,便让卫砚大惊失色,他一脸不知该如何开口的瞧着沈梨,不太明白她怎么会有这般异想天开的想法。

    唐子末,那是人人都能招揽的吗?

    固然,若是有他,那便是如虎添翼,可反其道行之,若是利用不好,伤人伤己。

    卫砚沉默,半响之后才说道:“你若是换个人,我或许还能相信几分,唐子末……不如毁去。”

    “你要知道唐子末可是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你若是能得他相助,太子手中的那些把柄,还不是任你拿捏吗?”沈梨轻笑。

    对于这件事,卫砚果断的出人意料:“那也得有命享。”

    “暖暖,若有机会,直接杀了便是。”

    “他活着的确是有价值,可这些价值远不远抵不过他去死。”

    沈梨颔首:“行吧,固尔所愿。”

    卫隅再次见到唐子玉,是隔日的清晨。

    他准备去上早朝,结果在半路上遇见了独自一人站在花丛中的唐子玉。

    她本就生得娇小纤细,再加上如今大病一场,要比原先清减了不少,隔着重重雾气瞧去,倒是平添了几分怜惜。

    按照卫隅的性子,是打算置之不理的,可如今众目睽睽之下,她又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如何能漠视。当即,他便收敛收敛了表情,朝着唐子玉走了去。

    “清晨寒气重,你身子还未痊愈,为何会在此?”

    唐子玉往前小走了几步,一张娇艳的小脸,显露出了几分不合时宜的温婉安静来:“殿下。”

    卫隅看了她一眼,便朝着她伸出了手,他的手掌宽厚而温和,与她的被风吹得冰冰凉凉的感觉不同,所以当她的手与他的手相握的时候,唐子玉心中还是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悲戚来。

    她其实从未得到过这份温暖,却早就开始奢望。

    若是一开始,她没有这般任性……会不会如今一切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