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行百里者半九十。

    能够在短时间内坚持走完120里路的人,不仅需要体力过人,而且意志肯定坚强。

    这就是长距离拉练筛选兵源的目的。

    经过筛选,第一次红五军校招收学员总共合格的人数有一万两千人。

    听到这个数字时,朱鼎盛也惊讶不已,当年兵家亚圣吴起举魏国之力,训练魏武卒也不过5万人左右,并且这些人里面还有一部分是贵族子弟,让人听了欣慰。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五个参加选拔的团长排在前五名,按顺序排名依次是:卢象升、曹文诏、周遇吉、刘孔昭、商敬石。

    系统选出来的五人,无论武力资历,皆让人心服口服。

    朱鼎盛正式任命五人为洪武军校五个训练团的团长。

    洪武第一团,团长卢象升,选取会骑马的士兵,培训骑兵方向的学员;

    洪武第二团,团长曹文诏;

    洪武第三团,团长周遇吉;

    洪武第四团,团长刘孔昭,选取会水性的士兵,培养海军方向的学员;

    洪武第五团,团长商敬石,炮兵方向。

    选拔成绩靠前的学员任命为为排长。

    一个排是洪武军制的最小战术分队,一个排有排长、副排长、指导员各一名,指导员为上级任命,负责一排士兵的忠君爱国教育、军队纪律教育及监督。

    上阵父子兵,为了以后的指挥方便和团结一致,排长可选择自己排的成员。

    连长级别以上的军官须由成绩出色或者作战勇敢、屡立战功的士兵担任。目前均为临时任命。

    同时颁布新编军队纪律、军队奖惩条令等,其中,朱鼎盛特别针对明末的军队颁发内务卫生条令、队列条令。

    通过考核表现合格的士兵给予三十亩上等田的奖励,十年服役期满获得100亩上等田的奖励,这些奖励措施的公布,立马使整个军校的士气爆满,充满积极向上的干劲。

    部分跑完120里考试路程但是超过时间的人员,则很多就在校场上失声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曾经经历过绝望,见过妻儿父母挨饿的人,是不会去嘲笑他们的懦弱。

    在这个时代吃得饱穿得暖,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走投无路之下,挥刀自宫就是为了进入皇宫混碗饭吃,这样的情况大有人在。

    大家都显得很同情,但是,规矩就是规矩,如果不从一开始严明纪律,坏了规矩,恐怕队伍还没成型,人心就已经散了。

    能够负重跑完120里路的人,绝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很多只是迫于饮食条件导致体力不足,这些人比武力过人意志薄弱的人更值得去培养,来到这个时代,朱鼎盛觉得这部分人才是他事业的坚定基础,放弃实在是可惜。

    所以他左思右想决定成立建设军团,收留这部分愿意留下来的人,作为预备军团,待遇等同于普通士兵,主要任务是执行皇家福祉公司的生产建设任务,空余时间加强军事训练,成绩优异者可转为军校正式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