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家人虽然被赶出来了,但也不致于走投无路。李仲文的名声还是很好用的,而且侍郎家的那两位长随一直跟着他们。李家人手边窘迫,但长随却有银子,即使没有,他们也可以去钱庄取钱,于是李家很快的又找到了地方安顿。

    安顿归安顿,想要过得跟以往一样舒心是不可能了。长随会照顾他们只是因为他们是主家看中的亲家,李仲文早已经被内定为右侍郎家的女婿,但因为名声的关系,所以一直没有挑明。

    李仲文当初高中以后,就跟着同年们一起拜见座师,年纪轻轻的进士并不多,况且李仲文又长得好,这让他不管到哪里都鹤立鸡群。

    右侍郎家许多儿子,却仅有一位庶女,身分上有些尴尬,太高门第也攀不上,所以最后是决定找一个寒门书生,事业跟家境都靠岳家扶持,定然不敢对女儿不好,也不会嫌弃女儿庶女身分。甚至经营得好,以后女儿的身分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只是想要找个年轻有为未成亲的进士本来就不容易,右侍郎也不想找个举子赌他能考上,所以最后的思考的结果是只要条件差不多,如果有些什么麻烦就帮忙摆平也可以。

    李仲文当初并没有隐瞒自己已有妻室的消息,只是右侍郎摆明车马,让他休弃元配,并且承诺会给他的元配足够的补偿,并且阐明了官场上有人帮扶的好处。所以李仲文虽然知道不厚道,但还是这样做了。

    那两个长随说是来帮忙李仲文处理家事,其实也是等着李家休妻以后,再悄悄的找个机会去跟杨家谈判,只要利益给够了,右侍郎认为并不会有太大的妨碍。反正他们没有孩子,一切都简单得多。

    右侍郎想得不错,如果真的是大家坐下来好好谈,杨家不见得会跟大官对着干,补偿到位了,杨幼微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归家另嫁。只是李父李母另有心思,甚至李大哥自己也颇有一些妄想,于是才会导致了故事中杨幼微悲剧。

    故事中那两位长随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毕竟李家把事情解决得干干净净,那他们自然也不需要出现了。倒楣的只有杨家而已。

    傅夏南并不晓得李家现在的情况,但光想也知道他们并不会走投无路。他现在不过是个和离的妇人,手上有一间铺子,一点银子,根本也没有那个资本与京城来的大官相斗。于是他打算先蛰伏起来,等到自己有点能耐的时候再来考虑报复的事情。

    况且原主的执念是希望杨家不要受到连累,既然如此,在他还很弱小的时候,太激烈的手段自然都不能用。

    因为傅夏南一开始就把事情给闹了出来,所以李家的名声自然是臭了。看在李仲文的面子上并没有人为难他们,但也没有人会想跟他们深交。按照公堂上面传出来的消息,李家人的打算很清楚,他们就是想要毁掉杨幼微,然后顺理成章的将她休弃。

    其实事实远比大家想得更噁心,但因为傅夏南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所以大家也没想到那里。但这不妨碍乡亲们看出来李家的人品低劣。

    人品低劣的人没有人敢雇用,所以李家大哥想要出外找个活计都显得困难重重,三日后还给傅夏南的银钱还是那两名长随拿出来的。

    李父李母对于大官的家下人这样帮助,内心不是不自得的。自家儿子一表人才,让大官家的姑娘看上了,几百两银子说出就出。

    这些年的确是欠了杨幼微的,但现在银钱上还清了,李父李母觉得自己在杨家面前又可以问心无愧的大声说话了。于是当他们找上门还银的时候,并没有半点窘迫,甚至看着傅夏南都有点高高在上的意味。

    傅夏南冷眼看着他们得意,长随会一直留在这里帮助李家当然是因为京里有吩咐,可是李家人各种上不得台面的做态也会被如实报上去。心狠手辣处世果决在某些时候是优点,但自私自利毫无感恩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重大缺陷。

    故事中李家人一直都没有跟着李仲文上过京,焉知不是因为右侍郎嫌弃这样一家上不得台面的亲戚所致?

    傅夏南行医好几世,但若要说赚钱,开医馆真不是什么好选择,毕竟以傅夏南的作风,医馆不亏钱就是万幸,这个世界并没有江湖,所以即使跟上辈子一样开了丹阁也无用。况且杨幼微一个妇人,如果钱财来源不明本身就要让人说嘴。于是傅夏南想了想,决定另想一个法子赚钱。

    最赚钱的生意通常都是女人的生意,问题是珠宝首饰胭脂水粉……他都不会。

    最后想来想去,他从自己广大的记忆里头,扒拉出了一个勉强可用的东西。就是织布机。

    织布机他是知道原理的,但想要改装没有那么容易,只能先从织布开始,把织布机的构造先搞懂,等弄懂了以后,再按照后世的原理慢慢改良。于是他最后表现出来的,就是弄了织布机开始织布。

    至于那间被清理过的铺子,他直接从杨老爷那里借了人手,货物也从杨家进,杨老爷当做是疼爱女儿,进价多少给多少,半点没赚女儿的钱,反正不过一间铺子,又能损失多少?

    傅夏南就靠这间铺子先稳定了收入,然后开始慢慢的研究织布。

    傅夏南消停了,李家人却没有,他们等着儿子迎娶大官家的姑娘,自己过上好日子呢。一家人都在盼着李仲文的婚事解决了,一家人会被接到京城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