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丞相府中,宋越老老实实地坐着,大气不敢出的样子!

    一个老者,两道剑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世间一切,他就是当朝丞相刘明珠。刘明珠缓缓转过身问道:"宋越?"

    "是",宋越毕恭毕敬。

    "《琵琶行》是你所做?"

    "是"

    "《侠客行》也是你为我儿所做?"

    "是,不敢欺瞒丞相大人!"

    "好好,果然有些文采!"

    "谢谢丞相夸奖!"

    "大胆宋越!"刘明珠话锋一转,大声喝道。

    "小人不知何罪?"宋越不惊不乍。

    "你刻意接近我儿究竟有何阴谋?"刘明珠严厉问道,双眼蹦出杀气。这老头的架势一般人可能早吓瘫软了。

    "当官"宋越回答很响亮。

    "就为当个都城府尹?你蒙谁呢?这般文采科举中个状元也不是难事,却为何要低声下气要个小小城府府尹。考个状元,皇上难道不会给你个好差事?"刘明珠问道。

    "丞相大人想听真话的话,请先赦免我的妄言之罪才敢说。"宋越作揖道。

    "你说说看!"刘明珠挥挥衣袖。

    "在下之才不在于诗词。诗词偶有灵感写的还不错,但是考试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未必能考上。当官有多条路,自然要选捷径,府尹虽小却能让人看清我的才干,府尹对我来说只是大材小用而已!况且我懂的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当今皇上无所作为,谁人不知文国之昌盛全赖丞相大人呢?"宋越娓娓道来。

    "大胆宋越,竟说皇上无能,你知这可是死罪?"刘明珠再次喝道。

    "小人有言在先,丞相大人已经赦免小人妄言之罪。"宋越仍然不卑不亢。

    "好小子有些胆色。那你说你之才不在诗词,那在于什么?"

    "在于治国!"宋越答道。

    "你说说看如何治国法?"刘明珠显然有些兴趣。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宋越滔滔不绝地背诵完毕。

    "夸夸其谈而已!那我就先允你一个府尹当当,我倒要看看你的才干。做不好,可不要怪老夫不客气!"刘明珠道。

    "谢谢丞相大人!"

    "如果做了府尹,你该如何做?如果涉及我刘家利益你会怎么做?"刘明珠问道。

    "自然是秉公执法。我乃丞相大人推荐,自然要顾及丞相的名声。我如果做好了,丞相大人的威望就会更高,我说过做的不好甚至贪赃枉法,那别人又会如何说丞相呢?做任何事自然不能十全十美,但你只要做好了百分之六十,那你就是好官,名声自然不坏。如果涉及刘家利益,自然可以在百分之六十之外。但是有时能以小的损失换取大利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哈哈哈哈,你小子还懂的左右逢源!希望你别辜负了我对你的栽培!下去吧!"

    刘明珠挥了挥手。

    宋越恭恭敬敬退出府。

    刘明珠叫来刘阿斗道"这小子果然有些能耐,就是有些骄傲。我得找机会敲打敲打他,你多多拉拢提携他,如果以后有这样的人辅佐你,为父也放心了。不过我还得观察一下。可别被他蒙了!"

    "是是是,爹,我我我要几几几个武功高高手护护护卫,林林家小小小子对对我不不不利。听听说他他林家到到处招招兵买买买马,可可可可能对对我我家不利。"刘阿斗道。宋越早就给他吹过风。

    "是应该加强保护你,以后多学习学习,不要出去惹事,平常把金银二老带着。他林家古家都不让人省心啊。我是得好好查查。"刘明珠道

    "谢谢爹。"刘阿斗大喜。金银二老可是通圣镜高手,老大金不动铁砂掌赫赫有名,老二银蝎子善使毒,江湖上人言人怕。

    再说宋越做了府尹,第一天去报到,看了些卷宗,第二天再也不去了,自个儿在家盘生意。这府尹就是负责一些都城的常见案件,老爹宋谦竟然是自己的上司,当然大了好几个级别。

    刘明珠差人监视宋越的举动,监视者如实汇报。

    刘明珠大怒"这小子说一套做一套。老夫且去看看,看他如何交代!"

    都城府衙内,刘明珠怒气十足。衙差个个无精打采,师爷战战兢兢。

    宋越伸着懒腰打着呵欠漫步走进来,一看刘明珠怒颜威坐大堂中,连忙加快脚步上前作揖道:"丞相大人下官有礼了!"

    "宋越,本官抬举你做府尹,你竟然一月不上堂,消极怠工还是昏庸无能?你给本相说道说道。"刘明珠怒气未消。

    "大人息怒,小生不是说过吗?府尹对我来说是大材小用,不就一月之事吗?我一天便处理得当。"宋越自信满满。

    "大言不惭,本相倒想看看你如何处理!"刘明珠语气稍有缓和。

    "丞相大人且稍坐,师爷,拿卷宗。"

    师爷不一会儿拿来一堆卷宗。主要是纠纷案件等。

    第一案,俩妇人争鸡案。俩人是邻居,都说一只公鸡是自家的。

    "传原告被告。"宋越道。

    一会儿上来两个妇人,妇人甲抱着一只大公鸡神情自得,妇人乙老实巴交忧心忡忡。

    妇人甲诉:自家养了很多鸡,就这一只公鸡配种的。

    妇人乙:自家就散养一只公鸡,家中贫穷,正赶上丈夫生病,本打算捉鸡卖了换些药,哪知公鸡跳过院墙去了妇人甲家,妇人甲硬说是她家的。要是平常也就不计较了,但是需要这鸡换药,故而状告妇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