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听说眼镜李编辑调到了市群艺馆管群众辅导,只是换了个地方,哪里是处分?多事人一走,编辑部里平静了许多,没人再歧视罗一鸣了,他很快就和大家熟了,心情豁然开朗。

    《文艺作品选》(抗震救灾专号)经最后审批已经交印刷厂付印,兼任主编的李主任又布置了新一期的《文艺作品选》的组稿编辑任务,罗一鸣分管小说栏目。

    这天,罗一鸣一直在基层忙活了,回到办公室,刚懒懒地坐下,小于把头伸过来轻声对罗一鸣说“省里来人了,不知因为什么,跟李主任吵了起来。”

    省里来人?谁来了?还吵起来?因为什么吵?罗一鸣一惊一乍,会不会跟自己有关?他自然想起自己的调动事,一定是卢书记来了,怕是李主任那里有阻力吧?不然为什么还吵?这里人手确实不多,调省里当然不错,自己不也盼望着去吗?前段因为传闻闹得心绪不宁,顾不得想调动的事情了,早把这事忘了个一干二净。他的心有些跳,慌慌地,一阵又一阵的紧缩起来,正在他慌乱之际,李主任黑红着脸走了进来,对罗一鸣说:“卢书记来了,你看看去吧!”说罢转身出去,罗一鸣站起来跟着走出去。在院里李主任对罗一鸣说:“我尽力了,没能留住你,”很惋惜很留恋的样子,转而又换了口气,“去吧,省里比地区前途大,还是以大局为重吧,到那里好好干!”其实,李主任对这事很感突然,自己好不容易把罗一鸣从农村调出来,又让省里挖走,既出乎意料又不甘心,很后悔让罗一鸣参加承德笔会,自己费了好大劲,让省里捡了个大便宜,自己又不能违拗领导的意愿,怎么想心里都不是滋味儿。做领导容易吗?也要考虑自己单位的事情,有点本位思想也是正常的……

    卢书记见了罗一鸣,很热情,很喜悦,握手对罗一鸣说:“李主任答应放你走了,那边的手续全办好了,就等你上班了。”他转身对李主任笑呵呵地说:“老李呀,真的好好谢谢你啊,为省里选送了个优秀人才!”

    “我的大书记啊,你越这样说我的心越疼!”

    “好好,不说不说。”卢书记一阵干哈哈,不再往下说,停了会儿,卢书记又说:“地委老书记那里我还有点事,我这就赶过去了,”说着话起身就走。

    李主任也不挽留,跟着送出去,返身对罗一鸣说:“你送卢书记吧,罗一鸣答应着紧走了几步追上卢书记,犹豫了一下问:“卢书记,我想请几天假,行吗?”

    “有事?”

    “我出来就没有回去过,来的时候家人都还住在塑料大棚里,我母亲还有病,我心里实在放心不下啊。想回去看看。”

    卢书记听了,想了想,“这样吧,给你十天假,回家照料照料。问你母亲好。”

    罗一鸣很是感激书记的关怀和体贴,嘴上没说什么,心里热呼呼地。

    罗一鸣送卢书记回来,这时已经下班了,李主任还没走,在收拾文件,罗一鸣对李主任说:“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和提携,我一定努力工作报答您,有件事同您商量下,走前我不想惊动大家了,让我悄悄来再悄悄走吧,以后您和大家说声,替我祝福他们。”

    李主任听了很动情,他觉得罗一鸣确实是棵好苗子,这么走了,实在不甘心,又没办法,想了想他对罗一鸣说:“今天晚上就在我家吃顿便饭吧,就算我替大家为你送别。”

    罗一鸣见李主任这么说,觉得不能再推辞了,就痛痛快快答应了、

    晚上,罗一鸣早早去了主任家,本想买点礼物,但手中没几个钱了,只够买车票。罗一鸣觉得空手来吃,实在不好意思,无奈囊中羞涩,顾不得人情不人情了,也更顾不得脸面了。

    李主任的爱人在厨房里,小于也在帮厨,只探头跟罗一鸣打了声招呼就又回身忙活去了。李主任翘着腿坐在椅子上戴着老花镜看报纸,一边跟罗一鸣唠着家常,随和平易。这是罗一鸣第一次来这里,感觉就像在家里那么温暖,他回想着在遵化那次为李主任解围并帮他扛行李去招待所的事情,他觉得这老头挺厉害,这也是他第一次跟地区文艺界领导人接触,从汽车站到招待所左拐右拐有二里地的路程,直累得他浑身冒汗,也正是由于他的谦卑礼让感动了李主任,给李主任留下了美好印象,所以当田老力荐他调地区创作组,加上小于吹风,罗一鸣才有了今天,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后来去承德参加笔会才认识了卢书记,也才有了调省里的机会,当他想到李主任在他遭遇误解时能主动调查并为他正名,这些这些,简直就是他的恩人,想着想着眼睛就朝湿了,他对自己说,此恩不能忘,一定要报答……

    罗一鸣望着窗外想得出神,李主任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屋子里静静地,只厨房里有响动,炒菜的嗞啦声,铁勺碰锅的撞击声,不时地传出来,室内外弥漫着扑鼻的油肉香味。

    罗一鸣有些饿了,咽着口水。

    此时,小于终于把圆桌支起来了,她蜻蜓点水般地出来进去,一会儿就把桌上摆得满满的。李主任的爱人喊了声:“老李,小罗吃饭了。”

    老李把手中的报纸放到桌子上,站起来,一笑,召唤罗一鸣,“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