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接班的护士抱怨了一番,拔掉置留针,重新扎针。

    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向不爱惹事的父亲,忍不住向护士发火了。

    郁风住院的那几天,一向粗枝大叶的父亲对郁风的照料可谓是无微不至。

    等到郁风出院后,上海的那个活儿已经有人顶上了,父亲再也没有机会去上海了,挺遗憾的。

    现在父亲生病了,自己却救不了,甚至于为了自己在城里的生存,连回家照料都做不到。郁风的心里愧疚极了!

    自从父亲生病以来,真正照顾父亲的,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离身边一直贴身照料父亲的,也只有母亲一人。照料一个病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父亲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后,自己连衣服都穿不了了,时不时地犯迷糊。近来出现了昏迷现象,偶尔还会大小便失禁,衣服、被褥一片狼藉。

    父亲清醒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的明白。父亲发自内心地感激母亲全身心地对他殷切的照料。

    为了这个家,父亲与母亲同舟共济,共同打拼了大半辈子,但说不上是恩爱夫妻。他们之间的融洽关系,在全村几十户人家之中,处于偏下的位置。责任主要在父亲的身上。

    母亲的手指,因为小时候的一场病落下了残疾,做事不太利索。再加上,母亲的娘家当年非常的贫穷。尽管父亲嘴上不说,但他在骨子里,一直有一些瞧不起母亲。

    婆媳关系一直不和,父亲在知觉与不知觉之中,总会偏向奶奶。几个姑姑又爱从娘家占点小便宜,不时地在边上煽风点火。

    在郁风的印象当中,他们家总是在不断地吵架。

    吃亏最多,受伤的往往总是母亲。为此,母亲曾经喝过农药,硬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父亲一向自认为他们兄妹之间,彼此很是看重,处得很好。几个姑姑家有个什么大事小事的,他总是忙前忙后,操心操肺。父亲动辄就埋怨母亲小鸡肚肠,弄得亲戚之间处得不太和谐。然而这一次生病,几个姐妹的做法,使得父亲非常的心寒。

    应县有一句老话:共嘴不共心!危难时刻,自己的几个姐妹,正是这句老话最好的反映!

    郁风的父母亲彼此之间一直有成见,尽管同床共枕了大半辈子,但相互之间从来也没有好好的沟通过,成见在不断地发酵着!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象是两个不怎么相干的人搭伙过日子。只是为了给儿女一个完整的家,就这么凑合着过了几十年。

    尽管是凑合着过着日子,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毕竟是朝夕相处了三十年。相互之间的那份情,早已融入到了彼此的潜意识里去了。

    父亲身患重病之后,母亲看着父亲的病情一天天的严重,遭受的痛苦一天天的剧烈,多年的积怨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潜意识里的那份情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以前没有时间,更多的是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夫妻之间还需要做什么交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