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9章痛骂

    君王对官员冷酷无情,那这些官员就会有学有样。

    对官员倍加呵护,这些官员会对底下的子民同样如此。

    他还特意的给朱元璋举了一个例子。

    汉代的灭亡就是因为君王的残暴和君王不知道体恤下属,只知道用惩罚作为手段。

    那是底下的官员不敢说出心底的话语,因为会受到惩罚。

    那时百姓不敢到官府,因为到了官府就会先挨板子。

    百姓成官员的出气筒,而官员又因为受到责罚,心中怨气连连。

    最后的结局就是官员做事情的效率越来越低,民间的疾苦越来越重。

    官员感觉不到君王的重视,又感觉不到君王的体恤。

    最后造成了天下的读书人不想当官。

    朝代也因为人才凋零和百姓的怨气走到了下坡。

    “我知道,圣上肯定不是这样的人。”

    “这证明肯定是因为小人的谗言,所以圣上才被一时蒙蔽。”

    胡惟庸画风一转,他主动的替朱元璋找借口。

    他看到了朱元璋坐在皇位上,冷笑连连,他的心中有所担忧。

    其实朱元璋此时的冷笑,是因为看清楚了胡惟庸的野心。

    虽然胡惟庸说的很是隐晦,但是这是指桑骂槐。

    所说的案例无非就是在告诉朱元璋,不能得罪官员。

    现在的政令就是在得罪官员,所以要让朱元璋掂量着办。

    “胡大人说的对,大明王朝是有圣人思想的礼仪之邦。”

    “圣上是仁慈的君主,这是受了小人的蒙蔽。”

    底下的官员纷纷的站出来,他们知道现在到了摇旗呐喊的时候。

    他们看到了朱元璋的目光不善,但是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必须挺身而出。

    有人已经在向朱元璋建议。

    “皇上,必须要清君侧,铲除小人。”

    “对,必须要杀死这个小人,以免影响皇上的心神。”

    “皇上下命令杀死这个小人,避免误国。”

    这些人七嘴八舌,都让朱元璋现在就把秦昊收拾掉。

    朱元璋的脸上始终挂着那么冷笑,他知道这些人之所以站出来,是有人挑拨。

    朱元璋直接开门见山:“丞相,大家口口宣称有小人。”

    “你们嘴里的小人是不是就是牢中的秦昊?”

    胡惟庸一愣,他没想到朱元璋这么直白。

    “或许是吧,圣上自然知道此人是谁。”胡惟庸只能如此回复。

    他要是表明就是秦昊,那就只能说明他在暗中调查此事。

    虽然朱元璋知道宫中有这些官员的耳目,但却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那我就当这个小人是秦昊。”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道。

    “朕只问你一个问题。”

    “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说这几个政策是不是对老百姓好?”

    胡惟庸无言以对,因为这政策确实对老百姓有好处,但是却伤害了大家族和官员。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和其他官员的表情,他气得一拍龙椅,怒声地骂道。

    “对百姓好的事情,你们却不让朕去做,你们安的什么心?”

    “你们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