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又过两日,陈冬月得了麻经承的消息,说是沈万福在他姐夫被抓的时候,就得了消息,提前跑了。

    捕头们去抓人的时候,沈万福已经带着全家跑路了。

    不过捕头们追了两日,最后在南州和聊州的交界处,抓到了沈万福的家人。

    坏消息是,沈万福趁乱跑脱了。

    麻经承已经派了七八个捕快追去了南州,希望能把他尽快抓捕归案。

    好消息是,沈家的钱财,大部分都在沈万福的媳妇,沈贾氏和大儿子沈奎身上。

    经过清点,除去房产田亩之外,沈家光现银和银票,就有整整八千多两。

    这还不算沈家一众人等身上的金银细软在内。

    一个小小的巡检司的二把手,甚至连个末流官员都算不上,居然有那么多现银,让办案的捕快皆是大呼没想到。

    而从贾家搜出来的钱财,那就更多了。

    具体有多少,麻经承肯定不会告诉陈冬月。

    毕竟她充其量不过只是个报案人和证人,又不是主办的官员,所以案件细节也轮不上跟她交代。

    但是就麻经承说的,贾家要比沈家富裕十倍有余,陈冬月大致就能知道,这个贾忠诚家到底多有钱了。

    老实说,贾家的财富,不仅让搜查的捕头们大吃一惊。

    连带着孟知府和孙大人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居然可以累积下来那么多财富。

    除此之外,经过府衙几个班差役的清点,兴民仓里现存的粮食,仅有不到三千石!!

    粮仓账籍上,可有整整五万六千石啊!

    贾忠诚真是狗胆包天,简直把聊州的常平仓,当成了自家粮仓来用了。

    再联想到这人家里搜出的八万多两现银,和五进的宅子,上千亩的田地......

    孟知府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贾忠诚在管理兴民仓的十几年里,到底捞了多少钱。

    虽然姓贾的在受审的时候说,准备高卖低买,等今年麦子收上来了,会把粮仓卖掉的粮食都补齐的。

    但是这话,谁还能信?!

    于是孟知府和孙大人当机立断,把贾忠诚又从牢房里提溜出来,给暴打了一顿.......

    打完了人,孙大人还对着孟知府嚎啕大哭了整整两个时辰。

    孙大人说自己御下无能,虽然自己是清白的,但是因为底下的人屡屡出事。

    他这同知当来也没意思了,他说自己准备等贾忠诚案办结了,就上表去吏部请辞。

    孟知府知道孙瀚文这货,肯定不会请辞,但是却也不敢冒险。

    若这货真得了失心疯,上表请辞,把兴民仓的事儿给捅上去了呢?

    那等待孟知府的,就是写不完的陈情表和不知道哪家政敌的背后插刀。

    所以他还是那句话,能在府衙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往都城去报。

    于是孟知府只能劝慰了孙大人几句,让他别再说请辞的话,聊州百姓且离不开他孙同知呢。

    现在最重要的,是得赶紧去问问今年的粮价走势。

    既然钱都抄家抄来了,粮价若是合适的话,就得赶紧偷摸着把粮给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

    孙大人见孟知府并没有想要揪着这事儿不放,于是也放下了心来,一门心思地筹粮去了。

    真是当官当久了,什么事儿都能遇上。

    从中了进士至今,孙大人已经当官差不多三十年了。

    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还会有掏钱出来,给官府填补粮仓亏空的时候......

    真tNd,晦气死了。

    .........

    可觉得晦气也没用。

    为了保住现在这个已经缺了个角的饭碗,孙大人找了聊州府内的三家大粮商,打听了下今年冬麦的预计收成。

    三家粮商都表示,今年虽然因为过冬的时候天气太冷,所以麦子收割会比以前晚上十天半个月。

    但是这个产量,按照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还是比较乐观的。

    至于价格嘛.......如果之后没什么天灾人祸的话,一石麦子收购价可能在三、四钱银左右。

    不过具体的,还得看各府的生麦产量才能知道。

    这粮价,可比去年低了能有一半有余了。

    孙大人当机立断,马上跟三个粮商,各定了两万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