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赵会彬和孙桂芳终于摆脱了纠缠。

    什么在他们院里盖房,在他们地里种树,种种不切实际的念头,再也没人在他们耳边念叨着了。

    夫妻俩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偶尔帮着相熟的人家做些事情,大部分时间就是守在家里,等着拆迁的工作人员前来丈量。

    等测量完毕,记录在案,合同签好,钱到手,他们才能彻底放下这颗心。

    两人不管心里有多纠结不安,也没跟赵咏薇透露半句。

    每次通电话时,都是在关心女儿有没有吃好、睡好,至于学习的事,他们担心女儿压力大,是半句也不提。就算一模女儿成绩略有下滑,两人也只是宽慰,没事,一次的成绩算不上什么。

    更别提家里的这点事了。

    “不用想家里的事,我和你爸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你在学校多注意身体,好好吃饭睡觉,正常学习就行,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孙桂芳在电话里殷殷嘱咐。

    赵咏薇没让他们操心,她的成绩如她预期中的一样,又升回去了。

    二模成绩出来后,她又重新排回了全班第三,也是全校第三。而前两名,正是她的两位冤种同桌:曲宁和杨鹏飞。

    “这下,你的上海交大稳了。”她打趣曲宁。

    曲宁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嗯,我也这么觉得,我的梦中情校离我越来越近了。对了,好像从来没听过你想考哪所大学?”

    “人大。”赵咏薇还是想去她前世的母校。

    杨鹏飞听到,从卷子里抬起头,来了一句煞风景的话,“人大的校园太小。”

    赵咏薇忍不住反驳道::“那是因为人大被拆分过,以前人大的校园可大了。”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两人奇怪得很。他们目前的阶段,对学校的了解也仅限于学校排名和强势的专业。而赵咏薇所知道的明显不止这些。

    赵咏薇难得的一噎,“我想考的学校,我当然做了很多功课嘛。”

    话太多,差点露馅。她悄悄吐了下舌头。

    “那你呢?”她连忙把话题转移到杨鹏飞身上。

    “你想考哪个大学?”

    杨鹏飞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眯眼想了几秒然后摇头道:“没想过,到时候分数能上哪儿就去哪儿呗。”

    “对了,考完后还得估分呢。”曲宁经他的话提醒,突然想道。

    同时,赵咏薇也想到了这件事。

    对于2003年辽省的高考生来说,他们可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届。

    不但提前一个月高考,考前两天试卷被偷导致替换上来的数学备用卷难度堪比奥数。

    这些不利因素不提,还有两点都让当年的他们在估分上吃了很大的亏。

    一是因非典,人心惶惶的,批卷的老师都恨不得速度飞起,给分的时候相当保守。

    二是辽省当年是第一次在电脑上阅卷(怎么那么多的第一次都被他们碰上了),很多老教师根本不能熟练运用电脑,为了不想跟别的阅卷教师的分数相差太多,也是给的分很保守。语文作文能给40分,绝不可能给45。

    赵咏薇想起,当年高考分数出来后,他们发现大部分人的分数都比自己估的分低了十几二十几分,极少数的倒霉蛋的志愿因此从A档掉落到b档。

    她连忙对两人道:“估分的时候我们得保守点,没有明确的得分点,高考阅卷老师可是一分不会给的。他们可不是我们自己的老师,会心生同情地酌情给个一两分。”

    曲宁和杨鹏飞还从来没想到估分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