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淮水出桐柏,流至颍寿,夹淮而东,有正阳关。“长淮三面八百里,七十二水归正阳”1。

    正阳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得淮、淠、颍等众水之利,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在此设收钞大关。

    此后,帆船竞至,商贾沓来,繁华富庶,素有“小上海”2之称,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商品集散中心,所谓“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淮河,淠河和颍河分别发源于桐柏山,大别山,和伏牛山。浩浩荡荡曲曲湾湾奔流到此,孕生出肥沃富蔗的淠东平原。公元前360年,魏国开凿鸿沟运河工程,下游连颍入淮,此处所说的“颍”即正阳关。

    李三和倪玉霞在罗宋等的帮助下,于第二日正午时分到达正阳关。

    罗宋本来打算直接过淮河去西正阳,可李三却一定要与师兄告个别。故此,临时决定在正阳关吃中饭。

    吕乐昌根据罗宋的汇报,判断寿县警方还没这么快弄清是谁劫的狱,李三夫妇现在何方?

    因为当罗宋往外撤的时候,有人引开了敌人,敌人舍了他们而去追引开者,这就使劫狱事件趋于复杂化。

    所以,吕乐昌也同意他们在正阳关作短暂停留。

    但是李三夫妇不能去甘牯子的铁匠铺,不仅李三夫妇有危险之虞,还会连累甘牯子。

    后来罗宋想出一个办法:让甘牯子到西门外的城墙下等候,到时李三夫妇化装成游客前往。

    吕乐昌同意这个办法,着人去甘牯子的铁匠铺通知甘牯子。

    甘牯子听到师弟夫妇还活着,丢下钳子就去了。

    正阳关的西门和北门一样,是正阳关的热闹之处。它虽然没有客轮,但大部分的货轮都在西门码头停泊。

    老远就可看见西门城楼3,上面题字:西映长庚。而走过城门洞,于浩淼淮水一瞥中,回眸却见城门楼上也有题字,叫“淮流管钥”。

    甘牯子来到码头上,站在一个高墩旁等候李三夫妇的出现。

    甘牯子是从史老太太口中知道李三夫妇没有被放出来,还关在县城的大牢里。

    那是有一天,唐明友参加一个宴会返回家中。

    那天他喝得酩酊大醉,一回来就胡言乱语。史兰芬帮他脱衣服和鞋袜,他一直在说李三夫妇的事,说李三夫妇想逃出他的手掌心,没门。

    李三夫妇不是被放出去了吗?丈夫何出此言?一定是酒喝多了胡说八道。史兰芬想。

    第二天,史兰芬问丈夫:“明友,你昨天咋喝了那么多的酒,整夜里发酒风,说酒话。”

    唐明友一听,大惊失色。他问道:“兰芬,我说什么酒活啦?”

    “说什么?你说李三夫妇想逃出你的手掌心,没门!你咋跟李三夫妇这大的仇恨耶?!”史兰芬说。

    唐明友当即急扯白脸了:“我没说,我怎么会说李三夫妇呢?他们不是早就被放出去了吗?”

    又过了几天,娘家的Y环小翠奉她母亲之命来送年糕。这是土特产,是用粘米掺糯米做成的,兰芬从小就喜欢吃,每年她母亲欧阳倩文都要打发家人送些来与女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