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过度偏向美好的生命,是无法在普通社会生存的。

    因为他所见所思皆是悲苦,所闻所触皆是皆是不公不正。

    记忆提纯的平凡周恒现在便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他想自救,可他好像已经摆脱了黑暗,不需要再自救了。

    他想救助其他生命,但他能力有限、影响薄弱,根本没有反馈救赎的能力。

    所以他再次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自己今后该融入无奈现实,还是继续拒绝无奈,在众生的悲苦中闻其伤而痛、见其苦而哀。

    脱离了那片孤独的黑暗之后,他的处境并没有变好,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沉沦苦海。

    处于黑暗时,他只能感受到他自己,因此他用最愚笨的办法,就可以尝试自救。

    再次入世后,他能看到无数生命,渺小的他好像只能呼唤奇迹降临,才能拒绝众生悲苦。

    “苦海无涯,生亦苦、亡亦苦,若众生皆苦,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在苦难的衬托下,品尝那些格外珍贵的美好吗。

    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我们总是轻易忘记美好,时刻铭记苦痛。

    生命的智慧不该是正向引导的过程吗,为何潜意识如此决绝,决绝到反正向而行,自主拥抱反向悲苦。”

    平凡的周恒即便智慧有限,他也不认为智慧存在的意义是来感受苦难的,他更认为智慧是为了解决苦难而生。

    不然生命追逐智慧的意义就没有了,既然懂得越多越痛苦,那还不如什么也不懂,盲目痴愚的度过一生。

    “我们建造高楼大厦、我们的火箭划破天空、我们的信息充斥全球,但我们好像从来没有真正掌控过我们自己。

    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不能控制自己分泌多少激素、不能控制遗忘什么、铭记什么,不能控制潜意识突然闪过的念头。

    欲望啊,由身躯激素、地位环境、潜意识信息而生,我们的智慧好像一直被外界的事物牵引着行走,不见真我、不明本性。”

    “苦海沉浮,我自己尚无一片方舟栖身,如何看得了他人悲苦,如何帮得了他人哀痛。

    不如离去,先出世寻法,再入世泛舟。”

    不想再次融入无奈现实,又无力拒绝无奈现实的平凡周恒,最终选择了离开。

    他拖着尚未完全康复的身躯,去了一个个名川大观,他一个现代人却走上了取经之路。

    他拒绝在网络上下载各种典籍避世潜修,他固执的认为求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真于虚中求,如美自幻中观,前者不辨真假、后者真假难辨,既有假、何求真。”

    摆脱了纷杂记忆与杂乱信息的干扰后,周恒对世界形态与生命状态有了新的认知。

    他看到太多真实的人沉浸于虚幻的美好,他理解那是辛劳者的娱乐、迷茫者的释放。

    可正因为这种理解,才让他看透现实的无奈,他仿佛看到了一张巨大的网络笼罩世界,每一个生命的头顶都被巨网垂下的丝线牵引。

    如果智慧生来被操控,那也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智慧个体却在不断泛生新的丝线,束缚别人、也束缚自己。

    “作茧自缚并非愚蠢,他们都在尽力适应巨网的规则,企图从巨网中获得更多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