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6章朝廷来信

    看那陈川官出得院门,朱文琅吁了口气,回过头来,道:“何大人通报说嘉定府腊月二十三又发生灭门命案,从手法来看和曲阜县命案一模一样。”

    “成都府旁边的嘉定府?天一盟做的?”唐延雄问道。

    “必然是了。”朱文琅道:“乃一当地富户,灭门,烧宅,全家五十三口无一活口,仵作报说还有女子惨遭强bào,死状奇惨。”

    “朱少侠已将所知天一盟的事,还有那保守知府王思进的事,都告诉何大人了吧?”

    “嗯,都告诉他了,他也已将此事向皇上老叔禀报。”

    “皇上怎么说?”唐延雄关切地问。

    朱文琅未奉圣旨擅自杀了一个从四品的地方知府大员,若真论起来乃是有违大明律法的杀头大罪,说得再严重些便是形同谋反。若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真要追究起来,朱文琅难逃一死。若真是那样,唐门这次如此清晰地向朱文琅示好,不但无法取得朝廷的谅解,甚至还会牵扯其中,令唐门万劫不复。这让唐延雄如何不关心?

    朱文琅见多了朝廷官员之间的忽分忽合,互相之间的勾心斗角,如何能不明白唐延雄的心思?只是唐门虽是江湖武林中的大门派,门中高手众多,但说到底在朝廷面前依旧是平头百姓,几千上万大军调过来,便能很轻易地将唐门杀成白地,与朝廷打交道如此小心谨慎便也可理解了,趋利避害乃自古人性,更何况无论是唐延雄还是沈园雪,一个堡主一个门主,或近或远的门中子弟,大多不出五服,尽在诛连范围之内,数百近千条性命,生死皆在他俩一念之间,又如何能容得他们不去舍弃自身情感,而纯粹从利害得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哪怕沈园雪从未表露过类似的担心,而是对他十分慈祥爱护,朱文琅也相信,若真是朱元璋要问朱文琅的罪,沈园雪和唐延雄都会毫不犹豫地马上抛弃他,远离他,甚至为了讨好朝廷而对他出手。

    对于这一点,朱文琅十分清楚,也没有丝毫的抱怨,甚至一点意见也没有。

    却见朱文琅轻松一笑,从怀中掏出那块黄色丝绢,递给唐延雄:“皇上老叔对我杀了王思进丝毫没有降罪,反而正式授予我巡按钦差之权,有权对四品以下的地方官吏朝廷考察和处置,证据确凿的许立斩。另外,还把我让徐县令刻的那十六个字,御笔亲书,着令天下所有县衙皆立‘戒石碑’。”

    那黄色丝绢上正是“尔俸尔䘵,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落款“大明洪武乙丑御书”,果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御笔亲书。

    “皇上圣明。”唐延雄口中称颂,心中顿时彻底放心,心中也不禁为朱文琅的“圣眷”惊叹不已,擅自杀了一个四品官,不但没降罪,反而正式任命为钦差,再多杀都没事。唐门与朱文琅拉好关系,在朝廷中便有了一个极有份量的说话之人。唐门虽是武林门派,并不追求出仕拜官,但作为一个颇有势力的“地方乡绅望族”,与朝廷的关系好坏直接牵扯到门派的存亡。

    念及于此,唐延雄心中是一万个佩服自己母亲的眼光和魄力,在还根本没有知道朱元璋的态度之时便如此坚决地支持朱文琅。

    “那关于天一盟的事,皇上如何说?”唐延雄又问道。

    “何文灿来信说。”朱文琅道,脸上有淡淡的微笑,似乎已从何文灿的书信中看透了他的心思:“他会奉皇上旨意,与我配合,分两边同时查办天一盟案。而江湖中的事则交给我,由我便宜行事。目前重点是四件事,一是在朝廷官员中仔细筛查分辨天一盟的人,这事他来主办。二是借助江湖力量找寻天一盟中人,此事由我来主办,可便宜行事。其三是尽可能破坏天一盟的行事,无论是行刺还是灭门之类的案子,其四是尽快找到天一盟的总坛在所,以便朝廷调军剿灭。这后两件,须我与他两人一起配合,我若需要调动朝廷的力量,皆可通过锦衣卫来协调配合,也可使用皇上老叔给的金牌,直接调动地方兵卒协助。当时皇上老叔就答应过,我用金牌可以随时调动五百军士协助查案,地方须得全力配合。”

    “如此最好,皇上确实对朱少侠十分信任。”唐延雄感叹道:“却不知朱少侠下一步准备去哪?”

    “本来是打算拿着奶奶的书信回少林寺向普云大师交差的,不过何大人说成都又发生了灭门案,我想过去看一眼,时日越久,可查的线索也会越少,明天……我明天便走吧。就是这书信……”朱文琅说着从怀中将刚刚唐延雄给他的沈园雪写给少林普云方丈的信掏了出来:“……算了,我还是让锦衣卫帮我送到少林寺吧。”说着又将信收回怀中。

    唐延雄正想说此信再由唐门弟子直接送去少林寺并不方便,却不料朱文琅已想到此节,微笑着拱拱手:“如此最好。多谢朱少侠了。”

    从一开始到现在,唐延雄对于朱文琅,都并非一位武林前辈对待后生晚辈的态度,而是真正地将朱文琅视同为与他地位相同的“武林同道”来对待,没有丝毫轻忽或礼数不到之处。

    “对了,菜已上好,朱少侠,上官少侠,丽娜姑娘,咱们入座,吃饭,也算是为几位饯行。来,几位请,请。”正事办得差不多了,又正好方才朱文琅说打算明日便出发去往成都,唐延雄放下心来,热情邀众人入座用席。

    ++++++++

    “三师弟,这次你去中原,是赶紧找到圣姑,让她快点回来。若是她找到了你们大师姐,或者圣姑找到了大师姐,也让他们赶紧回来。”五毒教总坛中,何兰花叮嘱三师弟蒋钦,令他即刻启程去往中原,寻找已离开云南大半年时间的五毒教圣姑丽娜。

    原本她觉得自己的病还能有两年时间,故而令丽娜去往中原寻找大师姐梅罕返回五毒教,若是一年半之内还没找到就抓紧回来。但这几个月来,何兰花觉得自己的病似乎日渐严重,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担心自己撑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而五毒教不可一日无主,无论从武功、资质还是心性,三师弟蒋钦和四师弟柴望,都难以胜任。最理想的自然是梅罕,但梅罕已远走中原近六年,杳无音讯,也不知还能不能找到。其次便是小师妹丽娜,武功已不弱于两位师兄,资质悟性更是五人之中最佳,唯一的问题便是年纪尚小,玩心尚重,江湖经验不足,但以丽娜的聪明机敏,再加上生性纯厚,待到她成长起来,只怕会成为五毒教开教以来成就最高的弟子。

    故而何兰花为她专门设立了一个“圣姑”的名号,作为教主一人之下的特殊位置,而希望大师姐梅罕来接任教主之位。等丽娜长大成熟,武功精进,便可成为五毒教的擘天一柱。

    “是,教主,属下明日一早便出发。”蒋钦领命行礼,恭敬而低垂的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眼神。

    去往中原寻找圣姑丽娜不同于在总坛办事,乃是出远门,即算是非常顺利,来回少说也得一个多月,必须要有所准备。蒋钦离开五毒教总坛,回到自己家中收拾东西,无论是换洗衣物又或是路上需要的盘缠银两,都需要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教主有令,我明日要去中原,找回圣姑。”蒋钦一边收拾包袱,一边似是自言自语,因为屋中并没有其他人。

    与四师弟柴旺不同,蒋钦的父母都是汉人,但都死于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