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论机械实力,在场每一位项目成员的理论高度和实践经验远超余华。

    论数学实力,稍微夸张点说,所有人加在一起的总和,连给余华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多线程工作,高达每秒五亿次的运算速度,最为纯粹的人形计算机,最为直接的科研倍增器。

    端坐于中央位置,面无表情的余华,思维计算机处于最高运转效率,右手执笔,于草稿纸上不断给出一个又一个数据,接着相关工作人员以最快速度将记录正确数据的稿纸,送到各分组工作区域,各个分组成员则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下一步设计工作,疯狂推进项目设计进度。

    整个过程无比高效快捷。

    门内,象征着文明和希望的灯火照耀。

    门外,一名名身穿灰蓝色军装的战士,如同最为锋利的长矛般,屹立于黎明前的朦胧夜色之中,紧握崭新的中正式步枪,处于最高警戒状态,用身体和生命守卫着身后的小院。

    时间缓缓流逝,远处天边泛起红光,一抹光芒穿过地平线,映照于苍穹。

    不知不觉间,天亮了。

    大院内静悄悄的,气氛有些压抑和紧张。

    旁边,庄前鼎,朱睿,王崇,以及一众40毫米防空炮项目组成员伫立,没有出声,静静等候。

    其余研究人员见状,则保持安静。

    所有人目光聚集于屋内中心位置,落在余华身上。

    已然持续高强度工作许久的余华,此时神情肃穆而郑重,双眼看着放置于桌面的文件报告,上面赫然写着一排字——

    这是来自于40毫米防空炮项目组的成果,这份报告的出现,宣告整个项目已经完成图纸设计工作,走完前期流程,等待验收审定。

    40毫米防空炮项目,采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为原型炮而展开的仿制工作,是的,就是历史上那款综合评价和实际性能最为优秀的博福斯40毫米L60速射高炮,拥有每分钟130发的射速,500公斤全炮战斗总重,生产总量高达6万门。

    放在后世,这是一位传奇老兵。

    放在现在,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单管速射高炮。

    作为军迷,余华曾专门花了一段时间全方位了解这款诞生于1928年却在二战风靡的传奇老兵,从炮架到供弹机构,从炮管材料到瞄具装置,从全炮图纸到各零部件图纸,里里外外没有任何一处遗漏。

    余华抬起头,朝着庄前鼎看了一眼。

    庄教授郑重地点了点头。

    “从立项到现在,接近两个月时间,希望可以成功。”得到回复,余华深吸一口气,眼中流露出期待之色,翻开面前这份来自于40毫米防空炮分组设计报告,获取数据,接着调动可用时间仅剩不多的思维计算机,开始针对报告和图纸进行最为严苛的二次复算验证。

    严格且苛刻,这是余华的标准。

    按照规定,重武器项目组所有子项目完成图纸设计后,必须经过二次复算进行理论验证,通过验证再由最高科学小组审核,方可转入原型武器制造阶段。

    二次复算期间,无论是图纸线条,还是标注参数,任何地方不能有遗漏和错误。

    一旦出错,直接打回重来,没有商量余地。

    一个个数据提取转化为三位立体结构图,随着数据不断增多,一个又一个数据模拟化零件诞生,脑海之中,一门基于40毫米防空炮项目设计参数的单管高炮逐渐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