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经事,卫允一愣:“大人请讲。”

    董哲想了想,才开口道:“临章的形势,你也很清楚。”

    “本官料想,最晚明年开春,北辽人必定再来,到时必定又是一场血战。”

    “你身为临章县令,还暂时身兼都尉一职,可有什么退敌良策?”

    “本官知道,此事对你这个年轻的文官来说,确实有些困难。”

    “可你也知道了,没有一个都尉,愿意补临章的缺,也只好暂时为难你了。”

    卫允笑了笑:“大人言重了,身为知县,保境安民是下官的职责。”

    “下官以为,北辽人这般猖獗,就是临章或者说朝廷太过手软。”

    董哲微微皱起眉头:“你的意思是?”

    卫允叹了口气:“在往常的战争中,我们东越一直处在被动防御,甚至挨打的态势。”

    “而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北辽人气焰,让他们认为临章无人,东越可欺。”

    “更可怕的后果,是慢慢的将士们失去了对朝廷的信心,战意全无。”

    “拿上次北辽人进攻来说,不到一百个北辽骑兵,竟然吓跑了临章城防营几百兵马。”

    他接着说道:“恕下官直言,若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麻烦,还是要反守为攻。”

    “只有让北辽人知道我们的厉害,把他们打疼、打怕,我们才能彻底安心。”

    董哲一拍桌子:“好,卫县令说得好。”

    “若是以往的几任县令,也有你这份胆气,临章也不至于到了今天的地步。”

    “说吧,你想怎么办?”

    卫允想都没想,直接开口说道:“招兵,想击败北辽人,没人肯定是不行的。”

    “敢问刺史大人,据您所知,北辽人发动的最大规模进攻,来了多少人?”

    董哲暗自盘算了一下:“大概五千人左右,都是骑兵,漫山遍野,声势大的吓人。”

    “当时临章被攻破,你的前一任县令,和当时的都尉全部战死。”

    “北辽人大肆的抢掠了一番后,这才扬长而去,如入无人之境。”

    说起这些的时候,董哲带着些许皱纹的脸上,也带着浓郁的后怕。

    卫允稍微琢磨了一下:“如此说来,我们至少征兵一万,才能勉强抗住北辽骑兵。”

    “若想主动出击,反守为攻,恐怕没有两万人,是做不到的。”

    “至于彻底将北辽人赶回老家、让他们永不再来犯境,最少需要五万兵马。”

    董哲点了点头:“说的不错,没有五万人,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

    “只是你想过没有,五万人每月的军饷就是一大笔银子,临章穷困,这如何是好?”

    卫允想都没想:“此时事关东越安危,大人何不上奏朝廷,请户部拨款?”

    董哲苦涩的笑了笑:“若能指望上户部,临章岂能破烂到这般程度?”

    卫允眼睛里带着疑惑:“此话怎讲?”

    董哲叹了口气:“你应该很清楚,掌管户部的,正是当朝二皇子,闽王赵炳。”

    “此人和太子赵安,一直都不对付,很不幸,本官正是太子殿下的门人。”

    “作为太子殿下手下为数不多的刺史之一,本官早就成了赵炳的心腹大患。”

    “他做梦都盼着北辽人能攻破临章,最好能将本官一并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