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洛阳城内,大顺军营,“闯”字旗烈烈飘扬。

    军营的议事堂内,李自成坐在案首,右手边坐的是刘宗敏,郝摇旗,罗汝才等大将。左手边坐的是军师牛金星,李岩等谋士。众人济济一堂,面色愉悦。李自成手靠在椅背上,稍作遐思,回忆自己的历历往事。

    李自成原本是陕西米脂一地主家里的牧羊奴,当奴时就喜好枪马棍棒,也因为不老实挨过主人的鞭子。父亲去世后便给朝廷的驿站当驿卒,工作也矜矜业业,只为了挣取微薄的工资糊口。

    然而崇祯元年朝廷的一纸诏书给无数驿站基层员工带来灭顶之灾。

    明朝驿站制度在后期出现了诸多弊端。有些驿站非常奢华,成了拉关系、求升官的场所;更多驿站则年久失修,管理混乱。大清官海瑞就发现,驿站的最大难题是耗费太巨,地方官府苦不堪言。其根源在于,明朝的各项公费支出中,没有官员“差旅费”一说。而官员进京述职,异地调动等都需要花大笔路费。按照条例官员是可以享受驿站的优惠的,可报销却不是中央或省份公费报销,驿站的用度全部由当地的州府报销。明朝前期还好,后期嘉靖年间,官僚机构膨胀,繁文缛节增多,官员出差频繁。这样就活活吃垮了许多当地的财政,驿站年久失修的也多了起来。针对积弊,海瑞改革过,张居正改革过,可都换汤不换药。由此,到了崇祯当政期间,由于边患日紧,天灾频发,对外用兵对内赈灾都耗费了无数钱粮,在一些幕僚的“提醒”下,崇祯帝把省钱的目光瞄向了驿站。大笔一挥,颁布了新条例,规定:只有三品以上京官才有资格使用驿站,四品以下跟驿站绝缘。崇祯帝还不满足,要求继续删减,最后在官员的反对声中作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度"裁驿"省下来的银子,全都变成了军费。老百姓没有感受到改革红利,负担依旧。反倒是许多驿夫、驿卒甚至驿官供职数十年的驿站被撤,让他们丢了饭碗。本来如果天下太平,这些失业人群也能回乡耕作,去城里打工,不成问题。但崇祯时期,连年天灾,陕西最甚,本来种田就吃不饱,现在最稳定的基层公务员饭碗也丢了。许多失业人群便成为流民,而后聚而为盗。李自成运气也不好,不仅因为意外丢失公文被辞退,还因为欠了债主艾诏的钱被关进监狱。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可艾诏认为李自成肯定还不了钱,便勾连县令要把他杀掉。得亏他命大,亲戚合力把他营救了出去。出狱后,他气不过便把债主杀了投军。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投奔了高迎祥的闯军。高迎祥战死之后自己被推举为闯王。

    李自成带领闯军在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份以流寇的方式作战,朝廷也并未将他放在眼里。崇祯十年,杨嗣昌采取“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对农民军作战成功。击溃了了李自成,张献忠军。此时恰逢清军寇边,明军主力全部调防辽东。李自成等十八人撤退到山中,修生养息。

    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再次起兵,并在战斗中逐步壮大。崇祯十四年,趁明军主力围剿张献忠之际发兵河南,并完全出乎意料地攻占了洛阳,震动京师。

    这真是咸鱼翻身,成功来之不易啊!李自成想。攻占洛阳后,一干谋士,尤其是书生李岩强烈建议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禁兵yín杀,收人心以图大事”。经李岩介绍的谋士牛金星也谏言“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经牛金星引荐的“奇人术士”宋献策也谏言:“均田免赋,以收民心”。李自成决定下令实施均田免赋的政策,派人到处传播“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并且开仓赈灾,杀掉福王和一众官员让百姓拍手称快。很快,四处而至投奔闯王的饥民便有百万之巨。

    “报闯王,宋军师求见”。大帐外卫兵通报。

    “快快迎进来”李自成道

    “喏”

    李自成寻思:自从进攻河南以来,四方奇人异士便争相来投,李岩与自己相谈甚欢,颇相见恨晚;那个奇人宋献策虽然面相不讨好,五短身材,但据说此人精于占卜,尤其精通术数,是入云龙公孙胜一般的人物。得此人之助,必能成大事。

    宋献策拄着拐杖亦步亦趋地走近闯王,屋内罗汝才,郝摇旗等将领窃窃私语,取笑宋叫他“宋孩儿”“宋矮子”。宋献策面不改色,面对李自成作揖道:“闯王,在下有一人想要引荐”。李自成道:“宋军师要举荐的人,想必是大贤之人,他有什么异能呢?”宋回答:“不才中午十分在酒馆就餐,听闻此人对宋朝梁山起事评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便觉得此人必是大贤之人,不才又对他进行了策问,愈发肯定。所以不才想要引荐此贤士于闯王,助闯王大业一臂之力”。李自成回答“好!让那个人进来”。

    王磊被四五个大汉“裹挟”进闯军大营已经十分不爽了,还得在门口等待闯王的命令才能进去,这大冬天的不冻死人呐!话说,这宋献策为什么要推荐自己,就因为那两句盗用毛爷爷的词?其实,王磊不知道的是,百万流民中出现读书人的几率是很小的,城破之日读书人和财主们很多便举家逃亡了。而且,书生们吟诗弄月的本事不小,什么抒发思乡之情,怀才不遇的也很常见,但像“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类岳武穆的激情澎湃的词却是凤毛麟角,所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种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诗句一下子便吸引了宋献策的注意。

    在等待召见的过程中,王磊留心了一下军营的情况。但见军士们穿得盔明甲亮,兵器,武装都十分精良,看来从洛阳兵库里抢到不少好东西。而且不少破衣烂衫的流民开始进入军营分发武器进行训练。

    此时,一个卫兵跑过来告诉王磊闯王要召见他,王磊便随着卫兵进了大帐。

    看着一屋子的大头目,王磊不觉有些心虚。迎着他们的或是友好,或是轻蔑,或是敌意的目光,在宋献策的指引下,王磊走到李自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