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四月一日,五万左良玉军兵分三路,一路一万人由刘洪起率领向东围剿饶、广边界活动的义军,一路一万人由赵发吾率领南下围剿吉安义军,总兵陈可立则亲帅由五千马军,二万步卒,外加各种车炮,骡马,辎重等共计三万人的主力向东南进攻共和军,其帐下大将有招降的前流贼金声桓,李万庆和王光恩等。

    左军老实待在九江还好,这一出动,就把江西搅了个鸡犬不宁,这左军的名声在江南地区早已如雷贯耳,人人皆知。世人对其比较中立的评价就是:忠于君王的地方军阀,残暴如虎狼。

    从军事上来说,前期的左良玉可谓是战功卓著,朝中的一员悍将。他是山东临清人,幼年家贫,却通晓大义。后来参军,投奔侯恂后获得赏识,救援大凌河之战时在松山,杏山力敌后金,取得捷报。后来被调回内地对付农民军,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南直隶大败农民军,尤其对张献忠取得过数次毁灭性的打击,当时绿林强盗,各方流贼称之为“左爷爷”。

    但其为人太过奸猾,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慧,且骄横跋扈,对朝廷方面首鼠两端。当然这不能只怪他一人,熊廷弼担任督师时曾害过他,从此他对上官命令多了个心眼,开始组建自己的势力。在张献忠只剩半条命逃入深山时接受讲和:“你若杀了我,朝廷便会收拾你,有我在,朝廷还会继续重用你”,在收取贿赂后放走了张献忠。

    左军有个特点:逢张必胜,逢闯必败。在朱仙镇会战中,各路明军中左良玉军先溃逃,然后其他明军也跟着逃,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左军精锐丧失大部,一路逃到武昌。在武昌时请求楚王发粮发饷,便于共守城池,结果被这位朱家守财奴拒绝了,左军便大肆抢掠武昌,汉阳等百姓财物,沿江东下一路抢掠到了九江。

    左良玉在数月之内招降了数十万贼匪流寇,其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然而就在同时,原来的“左爷爷”降格为“左家小子”,威望大不如前,几乎无法统御军队,这些流寇,叛军,降将,组成的明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进军池州时,左良玉想要征集营中所掠妇女,兵卒听后很害怕,将妇女两万多人推到长江里面,尸体一路漂到扬州。其军纪的败坏震动江南各地,朝廷三令五申要其约束军纪,左良玉却屡次搪塞。

    他带兵之道是:正己宽人,治军以宽。所以深得部众拥戴,但禽兽组成的军队势必不能长久。这次左军在江西的军事行动,将不少中立的老百姓逼向了共和军。

    左军过处,可谓是寸草不生。沿路的各个州府城门紧闭,不供给粮饷。无法抢掠城池的左兵便将目标对准沿路的村落,一时间士民奔逃,狼藉遍地。跑得慢的,男子无论老弱,被强拉充丁,成为炮灰,年轻妇女则被拉入军营充营妓。

    这种禽兽行迹逼得百姓四处逃亡,抗争不断,有血性的则投奔义军。总督冯元飚明知此事,却没有威信约束军队。

    云头岭议事厅

    接到紧急军情的各乡镇镇长,副镇长,民兵队长以及共和军连级以上军官全部到齐,将不大的房间挤得水泄不通。

    鉴于敌军进展迅猛,会议要求尽快拿出御敌方案。席常安先介绍了明军的统兵将领,大概人数,装备,辎重等情况,然后蔡康时介绍了共和军控制地区人口,粮食等物资和民兵数量,装备等情况。

    随后伊瑞斯总结出可行的作战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在外围和明军正面交战。第二种是利用水网密林,同明军打游击战,争取大量消耗敌军。第三种就是坚壁清野,依托星堡和明军耗。

    伊瑞斯说完后,王磊先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种过于冒险,虽说共和军曾经以一敌五正面击败过明军,但是,除却明军将领轻敌,士兵起义等偶然因素外,卫所军训练不佳,未经战阵不肯卖命才是主要因素。而这次对战的明军,其将领和精锐同清军,闯军,张献忠军队打了成百上千次的仗,其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算得上是一支劲旅。正面作战的话损失会非常大。

    第二种游击制敌要稍好些,但在目前情况下无法实施。游击的要诀在于把大股部队分为若干小队,每队十几人进行活动,但新兵才训练了两个多月,技艺有所长进,但军心是否牢固无法肯定,万一叛逃把燧发枪带过去,共和军的一大优势就要丧失了。二者共和军控制地区仅限于周围的农村,乡镇,这个范围太小,明军三万人的规模很快就能把这块地区填满了。打游击周转不开。

    第三种为最稳妥的方案,星堡是经过不断改良,由伊瑞斯这种国王亲卫军亲自操刀建设的,其抗打击能力是经过欧洲战争验证的,而且另一优势是明军还从未打过这样的堡垒。所以依托城池固守应该是最佳方案。

    王磊说完后,会议进入讨论阶段。镇长们都是本地百姓的代表,当地因左良玉大军南下的传闻而人心惶惶,因深知其暴行的,这些人来寻求保护,现在吵得比较凶。民兵队长互相交头接耳,商讨本地防御。共和军军官们也小声讨论着,猜测自己的部队会被布置在哪个位置。

    一小时后,最终的策略定了下来。即:各地居民,在朝廷控制区内有亲属的投靠亲戚,其余人等携带粮食,饮水,牲口等必需品撤入山中,村庄水井用石头封堵,将粮食全部运走,所有地方实施坚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