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时间不等人,王磊叫来小厮,让他赶快准备好十条船和纸人纸马,又从城里请来跳大仙的道士童子。过了两个时辰,一切齐备后,王磊和柳承宗打了招呼,让他负责这里的事务,然后带着一团一营和张昭和去三里外的渡口登船,张帆北上。

    王磊坐的船是平底沙船,甲板很宽阔,上面竖着好几面大帆,船只在江中行驶得很平稳,身为北方人的他也没有感到晕船。小厮给了船老大不少钱,叫他把人安全,尽快地带到目的地,因此船工们卯足了力气,不一会儿便驶入了鄱阳湖。

    第一次见鄱阳湖,王磊感觉它水域很广,水面很清澈,不像后世从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浑浊。包括赣江在内的数条大河在此汇聚,然后向北汇入长江,此时他们所在位置正是鄱阳湖南面,水面平稳,波澜不兴,要不是前方紧急军情,大家还真想泛舟游览,一饱壮丽的山河国色。

    不时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民停下船来驻足观望,以手遮目远望这十艘大船上载着的奇怪人群。还有渔民发现商机,瞧了一眼这船是民船,没有悬挂旌旗,上面的人也不像当兵的,便撑船靠过来,扶着船帮问士兵们要不要鱼,然后当众表演鸬鹚捕鱼的神技,王磊觉得热闹,也凑过去跟着士兵们一起围观。

    渔夫先用荷包草做的绳子将鸬鹚的颈部绑住,防止鸬鹚消化掉捕到的鱼。然后用竹竿将鸬鹚驱赶下水,鸬鹚们灵巧地腾空跃起,一会儿纷纷钻入水中,搜寻着湖水下的鱼儿,待捕到鱼后,先贮藏在喉囊中,渔夫伸出竹竿,鸬鹚便跳跃其上,竹竿再往渔舟上一搭,鸬鹚就上了船。待鸬鹚抖落毛上的水珠,渔夫用手抓住其喉囊,轻轻一捏,囊内的鱼便逐条转个方向,顺着鱼鳍的方向把鱼挤出来。

    后世民间对这种折腾动物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抛开人性不说,这场景还是很有趣的。王磊自掏腰包打赏了捕鱼人,其他士兵也跟着掏钱买下一箩筐一箩筐的鱼。其他渔民看见了也想过来发笔小财,王磊注意到这一举动,因怕影响船速,于是命令船老大加速航行,很快将渔民的船甩在后面。

    船队沿途未作停留,船老大拿出鱼干,战士们掏出馒头和米饼就着草草吃了一顿晚饭。终于在十六日午时赶到了都昌县多宝乡。此时已经有七八条各式各样的船停在浅水湾,有乌篷船,沙船,小舢板在大船间来回穿梭,将银箱码放到船舱里。

    对面义军也发现了这边的船队,派人前来查问,两相交流后,将王磊引到了他们头领面前。他们头领是一位中年国字脸汉子,很有一副豪侠的气派,他已经知道面前这位年轻人是谁,纳头便拜:“都昌革命党人李来方拜见王将军!”

    “李兄请起!”像席文一样,王磊将他搀扶起来,觉着这么做应该没错,然后询问他明军动向。

    “将军请看”李来方拿出一份地图,王磊一瞧,又是那种以山川为基准,西北—东南走向的舆图,他不厌其烦,没有看图而是直接问李来方。

    李在图上比划着:“你看,刘洪起原来在这里,湖口县,据探子探知,敌军本来想通过陆路抢回税银,行进到文桥乡时得知我军要装船运输,便前往潘家村改乘船,估计有三千人已经在昨天出发,其余兵卒现在应该全部上了船,其先头部队再过不到一个时辰就能赶到这里。”

    “一个时辰?好吧,咱们出去看看搬运的怎么样了”。

    外面义军也加快了速度,而共和军的十艘大船也停靠在岸边,船上的士兵们跑下来帮忙。李来方看了看面露难色,对王磊说:

    “将军,咱们人数有些少吧?左军可有一万人呐!不到一千的兵怎么挡得住”。

    王磊宽慰道:“我们只是牵制,等你们走远了我们就撤,你看这么多纸人纸马,给他们套上军服也能装装样子。”

    “怎么还有道士,童子?”

    “他们可有大用处,待会儿就能奥妙自明。”王磊胸有成竹。

    李来方不知所以,摇摇头走开指挥手下干活去了。

    时间刚到了申时,北方地平线上出现一大排船头,哨兵仔细瞭望后,赶紧鸣锣发起警报。此时搬运工作接近尾声,手头没有活儿的义军立刻跑向船只,跳到船上撑桨驶离岸边,还在搬箱子的拼了老命抱起来就走,对区区只有十船的共和军援兵,他们实在没有信心。